治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生孩子成本不仅仅是硬性的养育成本,最大的成本其实是机会成本,就是你为了养育孩子损失的一切工资、晋升机会、旅游、娱乐。

越是经济发达社会,越是大城市,这个机会成本越高。一个上市公司的员工,生孩子要考虑的是,会不会从此失去拿到公司期权的机会。一个深圳的程序员,他很可能觉得,自己生了孩子,就再也不会成为马化腾。小城市的居民,会认为这是一种疯狂可笑的妄念。而大城市的年轻精英,会觉得我配得上这种生活,我值得拥有,我来到这座城市没有梦想,和咸鱼何异?而所谓的奶粉培训班,真不是大城市居民真正考虑的支出,我一个在老家开打印店的堂弟,孩子奶粉品牌比我儿子的好,谁负担不起呢。

现代人心气都高,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和现实有巨大的落差。超级城市中最富与普通,是高山仰止的落差,他们很难对自己的生活满意。

我高中以前,从未有贫穷的感觉,虽然家在农村,但同学朋友邻居经济水平都差不多。电视中可羡慕的生活,只给你奋斗的目标,并不会给你造成现实的压迫。而贫富差异巨大的超级城市,把差异赤裸裸摆到你面前,那种刺激与震撼真的不一样。

这一点,小城市居民要好得多,他们更可能满足自己平凡稳定的生活。

超级城市创造了一种新的物种:中产阶级。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区别在于,无产阶级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而资产阶级可以靠租金、利息、分红为生。

为什么要出现一个中产阶级的概念呢?实际上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出现了大公司。大公司的创造了大量的白领阶层,他们以高学历、高的专业技术壁垒,以稀缺的人力资源参与议价,享受了很高的收入。

按收入的性质他们还是无产阶级,但按照收入的多少,说他们是无产阶级,好像又有点问题。所以中产阶级出现了。其实但凡你从事的是白领工作,即便在工厂但有很专业的技能,都可以自称中产阶级,别不好意思,别脸红。

但在网上,没有人敢自称中产。在北京,年入百万不敢自称中产,不敢表示我对自己的生活满意。政治正确的做法是哭穷,否则就会被网络群嘲。关于中产标准的讨论,最后都会演变成炫富。你把中产标准定的越高,越说明你的圈子很牛逼,你的身边都是富人,你真的见过世面。

其实按国家标准,参与这些讨论的人,都是中产。

中产也可以这么定义,不会自我承认的阶级。所以,中产的特征就是:逃避自己的阶级属性。要承担责任的时候,觉得自己是无产。反对征税的时候,站的却是资产阶级的立场。他们永远不会对自己的阶级满意。他们的目标是资产阶级,他们的确有可能成为资产阶级。

他们觉得生孩子的损失是:失去成为马化腾的机会,这个机会成本无比巨大。不要觉得可笑,从他们拒绝承认自己是中产阶级,把中产标准无限拔高,没有大平层房贷没还完就不敢生孩子,他们都有这样的心气。

另外,大城市中产阶级也是被消费主义荼毒最深的群体,他们一生都在给人推销,也被人推销,推销与被推销各种商品,各种消费理念。能让他们自己满意的消费水平,永远是自己的经济能力承受不了的消费水平。一个月薪几千的女白领,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应该拥有奢侈品包包。网络热帖“年入百万为什么活得像狗”,列举的让他不堪承受的生活必须开支竟然包括“一年1-2次的出国旅行”。他们的收入水平,相比于他们被灌输的消费理念,永远处于贫穷的状态。

超级城市就是人口的黑洞,只进不出,如果要保持这个循环不破,就得有足够广阔的腹地,为它源源不断的供给人才、消费力作为燃料。你不要觉得你好不容易终成上海人、北京人、深圳人,如果你忙的连结婚生孩子都错过了,你真的仅仅是这座城市发展的燃料。你来到这座城市,是因为它教育、医疗好,发展的空间无上限,但你终其一生,也只是它的一升燃料,教育与机会,你并没有孩子去享受它。

腹地消失,超级城市就得和整个社会一起蹋缩。所以,不要怪温铁军保守,超级城市与广阔腹地组成了中心-外围的关系,中心吸纳过度,最终结果就是整个体系的坍塌。只有保持外围源源不断的活力,才能让这个体系永续。发展中小城市作为腹地,限制超级城市的规模,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需。

洞中观察

请洞主喝杯咖啡????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komx.com/mbywh/1107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