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治白癜风病 https://m-mip.39.net/pf/mipso_6703361.html

PRRSV的感染可分为早期感染和持续感染两个阶段。在感染早期,病毒在猪的肺脏、淋巴组织中大量复制,同时血液中也可以检测到病毒。病毒血症一般出现在PRRSV感染后的3~7天,血液中的病毒滴度在感染后的2周左右达到最高峰,随后开始下降直至消失。但此时病毒仍可在淋巴组织中低水平复制,进入PRRSV的持续感染期。病毒的持续感染期可持续d甚至更长的时间。在感染早期,PRRSV通过引起细胞凋亡使病毒在不同组织中进行传播,并造成病毒血症;在持续感染期,PRRSV可通过各种方式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长期存在于淋巴组织中。

PRRSV存在持续感染的现象

持续性感染是PRRSV感染的一个重要特征。与PRRSV同病毒属中的小鼠乳酸脱氢酶病毒和马动脉炎病毒均可引起持续感染。持续性感染是指病毒感染后在猪体内长期存在,但感染猪只无明显临床症状。PRRSV感染后3~7天可引起病毒血症,病毒血症在猪群中可持续6~7周,随后逐渐消失。但仍可从其他淋巴组织如扁桃体、淋巴结中检测到病毒,且病毒仍可传播到易感猪群,不同阶段哺乳仔猪和育肥猪的血清中均存在带毒现象,带毒率为16.7%~50.0%。

为什么PRRSV会存在持续感染?

引起PRRSV持续性感染存在以下几方面原因

(1)PRRSV主要感染单核/巨噬细胞等免疫相关细胞,并导致大量感染的免疫细胞凋亡和功能性损伤,如吞噬作用和抗原递呈等,抑制猪体免疫系统的激活。

(2)PRRSV的突变率为每年4.7~9.8×10-2/点,相比其他RNA病毒突变率更高,除了突变外,还存在基因片段的缺失和插入。突变后的病毒能有效地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监视。

(3)PRRSV感染后产生的抗体主要针对N蛋白和非结构蛋白,而不是针对病毒表面膜蛋白,低水平的抗体具有抗体依赖性病毒增强作用,引起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4)PRRSV可通过不同机制抑制干扰素和其他抗病毒基因的表达,造成免疫抑制。

(5)PRRSV表面蛋白的高度糖基化修饰,能够有效地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清除,造成长期的病毒血症和持续性感染。

(6)PRRSV感染后通过激活调节性T细胞亚群分泌IL-10和TGF-β等细胞因子,调节TH1/TH2免疫反应,防止过度免疫反应对机体造成伤害,但这也可导致病毒的持续感染。另外,IL-10和TGF-β等细胞因子可上调巨噬细胞上的CD受体表达,增强PRRSV处于亚临床感染的猪只病毒血症持续时间较长,该类型感染猪只已经成为PRRSV的主要携带者和重要的传染源。亚临床感染的猪只不仅持续不断地向环境中排毒感染其他猪只,而且在怀孕后可垂直感染胎;产下的仔猪也具有低水平的病毒血症,并可感染其他猪只,由此导致PRRSV在猪群中的长期循环感染。因此,PPRS免疫效果通过多阶段猪群的病毒载量定性或定量检测评估,在临床指导蓝耳防控上具有重要意义。

评估猪群PRRSV感染状态

通常将猪场PRRSV感染状况分为以下4类:

(1)阴性猪场

指没有感染的猪场,也可以是感染以后转阴的猪场。这类猪场猪只的生产性能良好,没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PRRSV抗体和抗原都是阴性。

(2)稳定/不活跃猪场

“稳定”是指种猪群生产成绩稳定,大群没有明显的蓝耳临床表现。但是母猪蓝耳抗体阳性;“不活跃”是指在断奶后猪群没有病毒循环,没有临床表现。稳定/不活跃猪场种猪群曾经感染PRRSV(抗体阳性),但是没有排毒给断奶前仔猪,分娩、保育生产成绩回到感染前的水平。

(3)稳定/活跃猪场

指种猪群抗体阳性,蓝耳抗原存在一定比例阳性个体,种猪的生产成绩尚可,而生长猪群有病毒循环感染和临床疾病的证据(也可能是亚临床的),生产成绩波动较大。血清学检测多在保育猪后期或育肥阶段发生血清转阳。

(4)不稳定猪场

指近期经过急性暴发或者存在蓝耳持续感染的猪场。这类猪场种猪群和断奶后猪群、有的甚至哺乳仔猪出现临床症状和明显损失,有的在各生产阶段都出现蓝耳典型症状,实验室检测PRRSV抗原、抗体都是阳性。

用怎样的指标评估猪场蓝耳病的感染状态?

评估猪场蓝耳病感染状态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可以从这几点来着手。一方面要根据猪场具体分析,看猪场的生产指标,主要是种猪群、母猪群,其繁殖性能主要表现为配种分娩率、返情率、流产的比例,包括最后分娩时的死胎、弱仔的比例,如果这些指标都偏离一个正常值,提示有可能是受到蓝耳病毒的感染、有野毒或疫苗毒在场循环。

对于生长猪,因为蓝耳病感染时比较有规律,从生产上的表现来看,感染猪群生产性能下降,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易继发一些细菌感染造成高死亡率,甚至猪场里用药的投入也会比较多。从临床症状来看,早期蓝耳病感染,母猪会表现流产和生产指标的下降。

生长猪的临床症状:产房的仔猪通常表现为发烧、厌食、眼睛水肿,还会有皮下出血等。保育猪主要表现为扎推发烧,这是蓝耳病比较重要的一个临床症状,并且很容易在此感染阶段继发感染,造成猪场较高的死亡率,如常见的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等继发感染。从死亡发病猪的病理变化也可以来评估猪群感染压力,如淋巴结出血肿大、间质性肺炎等典型病变。从实验室的角度评估感染压力,可以通过抗体检测,通过发病猪来分离病毒和检测抗体含量来评估猪群的感染情况。

评估和追踪猪群蓝耳病病毒的感染状态是防控蓝耳病的基础,猪场可以根据PRRSV抗体检测结果判断本身所处的PRRSV感染状态。免疫的猪群,可以通过分析各生产阶段的抗体S/P值及其离散度的变化,结合PRRSV抗原检测来评估PRRSV是否活跃和可能的活跃阶段。防控猪场蓝耳病不是一成不变,要根据本场的感染状态、感染毒株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

欢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komx.com/mbywh/110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