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医院妇产科李燕娜教授 来源:中国风湿病公众论坛 一、概述 大动脉炎(TA,多发性大动脉炎或无脉症)是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动脉疾病。多见于日本、亚洲东南部、印度等地,发病率2.6/百万,男:女1:4(1:8),平均发病年龄<35岁。病因不明,可能与HLA、结核、性激素代谢等有关。主要累及主动脉及主要分支、肺动脉起始部,血管节段性受累,疾病反复发作。 二、诊断 单侧或双侧肢体出现缺血症状,脑动脉缺血(颈动脉波动减弱或消失),近期高血压或顽固性高血压伴上腹部血管杂音,不明原因低热伴脊柱两侧血管杂音,无脉或眼底异常。小于40岁女性具有以上1项表现时应警惕该病。 当出现以下6项中中的3项可确诊: (1)年龄≤40岁, (2)肢体间歇性运动障碍, (3)肱动脉搏动减弱, (4)双侧上肢收缩压差>10mmHg, (5)锁骨下动脉或主动脉杂音, (6)血管造影异常。辅助检查包括血流图、超声、MRI、CT、血管造影。 活动期是通过血管造影、血沉和CRP来判断。 分Ⅰ型头臂动脉型,Ⅱ型胸腹动脉型、Ⅲ型广泛型(混合型)、Ⅳ肺动脉型。 三、鉴别诊断 先天性动脉狭窄(90%主动脉弓与胸主动脉部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白塞氏病),结节性多发性动脉炎(中小动脉)。 四、妊娠的影响 1.对病情的影响:血沉和CRP对孕期病情活动判断的特异性不强,应动态监测(两周)。普遍认为,妊娠不影响大动脉炎的病程发展,妊娠期间未见明显加重(目前尚无定论!发病率低,病案研究少,无大样本临床分析) 2.对母胎影响:因妊娠期间母体的血容量增加,导致高血压失代偿,可出现全身性动脉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间歇性跛行和子痫前期。胎儿因血供减少可出现胎儿生长受限和死胎。 五、妊娠期治疗及分娩 孕妇死亡率4.8%,治疗原则是充足的休息、适当降压和对症治疗。 药物包括: (1)强的松或氢化可的松(围手术期3天),注意激素的不良反应,如增加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儿肾上腺皮质功能受限、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股骨头坏死、感染、眼压增加、青光眼、视神经感染、消化道溃疡、出血和穿孔。 (2)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术前一周停),低分子肝素(术前12h停)。 (3)治疗期间的监测:症状、四肢血压、CRP、尿蛋白、肾功能、心肌酶、超声心动、胎心、胎动、胎心监护、胎儿生长。 (4)根据孕周及胎儿宫内情况综合选择适当的分娩时机及方式。 Ⅰ期无并发症(肾病、继发性高血压、主动脉回流、动脉瘤)→经阴道分娩(产钳助娩); Ⅱa期伴一种以上轻度并发症→经阴道分娩(产钳助娩); Ⅱb期伴一种以上严重并发症→剖宫产,尽量避免再次妊娠; Ⅲ期伴一种以上并发症→剖宫产,尽量避免再次妊娠。用低位硬膜外麻醉(避免血压波动过大、患者清醒易监测)。 术中宫体直接注射缩宫素,避免静脉给药。 对于心衰患者,产后易出现肺水肿,术后每日补液量控制在ml,抗生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酌情强心、利尿、扩血管。 赞赏 长按白癜风医院在哪里治白癜风专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