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信武

教授,博士生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血管病诊治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周围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摘要:血管外科是一门系统化、跨学科的新兴学科,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如何使本科生更好地了解这门新兴却重要的学科,培养本科生对于血管外科的兴趣,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血管外科在长期对本科生的血管外科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lecturebasedlearning,LBL)为主,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ase-basedlearning,CBL)为辅,双语结合,充实见习内容”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关于当前教学模式的反思。

关键词:血管外科;教学模式;实践;反思

血管外科过去是外科学中一门较小的学科,在外科教学中也只占有较小比例,考试所占比例也很小,教师和学生都未给予足够重视。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血管外科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随着血管专科医生施行动脉手术的疗效比普外科医生更好的证据不断涌现,使得血管外科专业正日益从普外科中分离出来。

近20年来,血管外科在国内发展迅速,成为外科领域中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医院增设了血管专科,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专家,在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和基础研究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理论和新发现,临床也开展了一系列新的诊治技术(如近年来开展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技术等),大大提高了血管外科的整体学术水平和治疗效果。

鉴于血管外科专业发展迅速,在临床医学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故在临床教学时应加以重视。但目前临床课程中血管外科所占比例仍特别小,课时安排也非常少。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使本科生更好地了解血管外科,对这门新兴学科产生兴趣,培养本科生的血管外科思维,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不仅是临床教学的任务所在,也是血管外科蓬勃发展,吸引更多人才的必备条件。在长期的临床教学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医院血管外科总结出“LBL为主,PBL、CBL为辅,双语结合,充实见习内容”的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引起了对目前教学模式的反思[1]。

1LBL为主

LBL是医学院对本科生教学最传统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利弊一直存在争议。其优点是能够系统地介绍血管外科的病理生理基础及临床常见疾病的症状、诊断、治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为全面提升医学生的综合能力,于年开始逐步构建了具有医学院特色的“PRICE”模式,而其中“I”(ICL,系统整合式学习)使得学生能够系统化地从基础知识到临床应用,了解与人体几大系统相关的疾病。以往的教学中,生理学、病理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各自为政,学生需记忆大量不连贯的信息,疲于应付考试,真正进入临床又要将这些知识系统化归纳,耗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而系统化教学的创造性在于它使得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对医学及疾病有连贯且完整的理解,在学习完一个系统的课程后学生即可获得初步的临床思维,对于学习血管外科的临床课程有很大帮助。因此在教授血管外科临床知识时,学生往往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对于血管外科知识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学习效果较好,思路较清晰,考核成绩也比较令人满意。因此,作为LBL的一种教学方法,ICL卓有成效且需要继续坚持。血管外科作为一个单独以血管循环系统为治疗对象的临床学科,正符合系统整合式学习的方式,而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并没有单独的血管系统教材,已有的《血液系统》教材也主要集中在血液内科的相关知识上。所以在此建议,集中师资力量编写《血管循环系统》,合理安排课时,为本科生对于基础课程中循环系统以及临床课程中血管外科的理解和学习提供良好基础。

但是LBL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确存在很多弊端:一方面,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较少,学生不习惯提出问题,因此很多时候教师很难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疑点,难以对症下药;另一方面,血管外科的疾病又存在“多”而“杂”的特点,常见的动脉疾病包括动脉夹层、动脉瘤、动脉硬化闭塞症、大动脉炎等,静脉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以及下肢静脉曲张等反流性疾病,其他疾病包括血管瘤、血管畸形、动静脉瘘等相关疾病。这些疾病中很多是需要学生掌握的,但诊断治疗方法又各不相同。而目前外科学中血管外科安排的课时数非常少,因此教师无法在有限的时间里以LBL的形式将血管外科知识悉数传授。尽管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血管外科手术,但视频往往会占用很多时间,使本就不多的课时数变得更紧张;而内容丰富的PPT,又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很多学生只掌握了课上讲授的知识,却失去了对血管外科的兴趣,课下不再查阅相关资料,得不偿失。

2PBL与CBL为辅

年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逐步构建的PRICE教学模式中,“P”与“C”分别代表PBL与CBL,通过长期的PBL与CBL教学发现,对于目前的本科生,这2种教学方法比LBL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学生们的积极性普遍较高,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也远远超过相同课时数的LBL教学。综合分析其原因如下:

⑴医学生普遍对于临床医学具有浓厚的兴趣与向往,相比于生理病理等基础知识,学生对临床具体病例的诊断与治疗更加感兴趣。这既是需要利用的地方,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因此,可利用其对于病例的兴趣,分次、分批发放案例纸片,鼓励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去分析已有信息,推断可能疾病。在这个分析推理的过程中,学生不自觉地将已学知识串联,对于疑点,先自行查阅文献典籍,再在小组讨论中提出,结果是大家均可掌握相关知识。但需要注意的是,为防止学生过度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komx.com/mbyzl/133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