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所有的一切都和敬畏生命有关。在医生、患者和家属共同的坚持下,最终摆脱了病魔的纠缠。

图文来源:看看新闻Knews

7月30日,纪录片《人间世》播出了第八集《坚持》,这一集记录了发生在同一间手术室的两台手术。两台手术的背后,是两个不同的生命、两个不同的故事,相似的病因,完全不同的过程,在经历了一次次让人无奈的变化后,主导结果的,原来是人们对无奈时坚持的态度。

医学是一个不断求证的过程。挂号、检查、问诊、手术,每一步似乎都环环相扣,严丝合缝。但现实情况可能并不如此,因为变化总会突如其来,甚至会把医生、患者都推入无奈的境地。

这里是医院新建成的心导管室,今天,世界顶尖的心导管专家云集于此,他们将要共同面对的是心脏内科领域最难的两台手术,而他们的双手也将承载着病人对于生活最后的希望。

最近十几天,医院心脏内科监护室的门口,他们不敢离开半步,夜里也不回家,实在困了,就在躺椅上小憩一会,一张躺椅,两个人轮流休息。

自从女儿生病后,李千军一直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他说自己没心情吃,也感觉不到饿,因为紧张。

监护室大门的那头,是他们19岁的女儿李娜。这十几天里,女儿李娜同样躺在床上不能下地,尽管看上去小姑娘的气色还不错,但是她不知道,她的身体已经到了不得不手术的时候,因为哪怕下地多走几步,她也可能突然会有生命危险。

李娜觉得自己心态比较好,都无所谓。她也一直安慰父母,让他们放心。

李娜患的是多发性大动脉炎。这是一种累及全身动脉的炎症性疾病,会导致人体多处血管发生狭窄、闭塞或血管瘤。人体的心脏共有三根血管,李娜的大动脉炎引发了冠心病,心脏左侧两根冠状血管完全闭塞,仅有的一根可以供血的右侧冠状血管,也阻塞了百分之九十以上,这根比头发丝还要细的血管通道,维系着李娜全身的血液输送,可谓命悬一线,如果这根已经有严重病变的血管也堵上了,那再好的医生也将回天乏术。

堵塞的心脏血管,是埋在李娜身体里的一颗定时炸弹,手术是排除炸弹的唯一选择。每天监护室允许探望的时间只有半个小时,更多的时候,监护室的门是关着的,每次医护人员进出重症监护室,门会偶尔打开,李娜的爸妈总会探着身子往里张望。

想女儿了,就看看手机里的照片。

李千军说:“哪怕有一点点希望,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坚守。”

所谓心脏搭桥手术就是通过外科开胸手术,利用从病人身上取出的血管,将堵塞的冠状动脉的两端连接起来,让血液绕过堵塞的部分,从这座新搭的桥上通过,以改善心肌缺血的症状。而所谓心导管介入治疗,则是在病人的手或腿的动脉上开一个小孔插入导丝和微导管,将导丝经由血管到达心脏内血管的堵塞处,通过导丝置入网状支架,扩张闭塞处,疏通血管。

陆浩医生介绍说,外科搭桥对李娜来说,如果不考虑年龄的话,是比较合适的,但是因为她才19岁,外科开刀创伤大,另外她有多发性动脉炎,搭桥以后桥血管的寿命、相对来说桥血管的通畅率,可能要比普通的病人降低很多。如果桥血管以后再出问题,基本上没有很多办法。

最终,专家决定为李娜进行心导管的介入治疗,但是由于李娜的心血管闭塞过于严重,虽然医生进行了6个小时的反复尝试,但是最终还是没能打通血管。

一台成功的手术,需要完美的手术方案,同时也需要患者身体条件的配合,但李娜的情况非常特殊。第一次尝试失败了,但主治医生依然认为导管手术的方案是最适合李娜的,李娜重新回到了监护室,她在等待下次手术的机会,但这次,对于医生的决定,李娜的父母犹豫了。

李千军担心万一又没打通,支架就放不进去了;小孩子罪也受了,药水也打进去了。

让李千军犹豫的,依然是手术方案该选哪一个。微创手术放支架,创面小,恢复快,但支架有使用期限;而开胸手术心脏搭桥,手术创面大,恢复慢,而且血管阻塞的可能性依然无法消除。

李娜血管的病变情况非常复杂,其实,对医生来说,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最终,李娜一家还是接受了医生的建议,接受心脏导管手术。尽管再次进行同样的手术是一次挑战,毕竟李娜还很年轻,选择创伤小的方案是值得尝试的。

此时的李娜还是很乐观,她担心的只有两件事,需要重修的课程、爸爸妈妈的身体。

今天是手术日,吴伟的手术是今天的第一台,李娜被安排在了第二台。早上七点多钟,吴伟被推进了手术室。但是一夜没睡好的他血压明显有点偏高。

与李娜有着类似的经历,患者吴伟也曾经历过一次未能成功的手术。今年55岁的他,患有冠心病及心肌梗塞,还伴有高血压及糖尿病。

在三根心脏血管中,李娜左边的两根完全闭塞,而吴伟则是右边的这一根中间部位完全闭塞。不过幸运的是,人体会进行奇妙的自我修复,他左边的两根血管长出了一些小的血管,连接到了右边主动脉的末梢,使得吴伟的心脏缺血情况不像李娜那么严重。但是,要想打通完全闭塞的右边血管并不容易。

七个月前,吴伟接受了心脏介入治疗。经历了漫长的六个小时的手术后,遗憾的是,通道最终还没打通,手术被迫终止。

但考虑到心脏搭桥手术创面大等因素,医生最终还是建议吴伟等待合适的时机,再接受一次心脏导管手术。

再次手术的窗口期终于到来。术前两天,医院心内科的病房。再次入院准备手术,原先十分淡定的他,此时也流露出了些许的紧张。他默默地翻看着自己的检查报告,毕竟这是他的第二次手术,同样的手术方案,能获得成功吗?

葛均波,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作为心导管手术的世界级顶尖专家,他将主刀今天的手术。今天的两个病例都经历过一次未能成功的手术,同样的手术方案,再尝试一次,接手这样的手术,考验的不仅仅是医生的技术,还有医生的信心和坚持。

上午八点,手术准时开始。手术的关键是能否将导丝送达吴伟心脏血管堵塞的位置。

手术室内,医生一点点推送着细细的导丝,向着吴伟的心脏血管挺近。手术室外,数十位来自各地的专家,屏气凝神地







































北京医院哪家治疗白癜风技术好
白颠风早期证状的图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komx.com/mbyyy/127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