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概要 胡盛寿,高润霖,刘力生,朱曼璐,王文,王拥军,吴兆苏,李惠君,顾东风,杨跃进, 郑哲,陈伟伟,代表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编写组 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导致心血管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朱晓晓心电资讯 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5.50%,城市为43.16%。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尤其凸显的是农村居民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大幅升高,加强政府主导下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刻不容缓。朱晓晓心电资讯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自年以来,每年组织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编撰《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动态跟踪报道中国心血管病的流行趋势,综合评价中国心血管病防治研究进展,旨在为心血管病防治研究提供技术指导与权威评价;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与策略提供技术决策依据;为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信息交流平台。朱晓晓心电资讯 1心血管病流行趋势朱晓晓心电资讯 1.1心血管病患病情况朱晓晓心电资讯 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9亿,其中脑卒中万,冠心病万,肺原性心脏病万,心力衰竭万,风湿性心脏病50万,先天性心脏病00万,高血压.45亿。朱晓晓心电资讯 1.心血管病死亡情况[1]朱晓晓心朱晓晓心电资讯电资讯 年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图1、图)。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从年起超过并持续高于城市水平(图3)。年农村心血管病死亡率为.33/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18/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5/10万;城市心血管病死亡率为65.11/10万,其中心脏病死亡率为.70/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16.41/10万。朱晓晓心电资讯 年,农村心血管病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率为45.50%(图4),城市心血管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率为43.16%(图5)。每5例死亡中就有例死于心血管病。朱晓晓心电资讯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1高血压 高血压患病率:中国在~年、~年、年和00年进行过4次全国范围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图6)。中国高血压调查(CHS)[]于01~年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中国大陆31个省的6个城市和农村抽取名≥18岁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7.9%(加权率为3.%),男性高于女性(粗率:8.6%vs7.%;加权率:4.5%vs1.9%),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图7)。 正常高值血压:~年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在中国9个省市(年增至1个省市)对≥18岁成年人进行了8次横断面调查,血压正常高值年龄标化检出率从年的3.9%增加到年的33.6%,年前呈明显上升趋势,年至年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CHS研究结果显示,中国≥18岁居民血压正常高值检出率为39.1%(加权率为41.3%)。朱晓晓心电资讯 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根据CHS研究结果[],中国≥18岁成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6%、45.8%和16.8%,治疗控制率为37.5%,与既往调查相比,有了明显提高(图8)。朱晓晓心电资讯 女性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高于男性,分别为:55.3%vs47.6%,50.1%vs41.%,18.%vs1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城市居民均高于农村居民,分别为:50.9%vs44.7%,45.8%vs38.0%,19.4%vs13.1%。朱晓晓心电资讯 儿童高血压:年中国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为14.5%,且男生高于女生(16.1%vs1.9%),儿童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年CHNS结果显示,少年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年均增加0.16个百分点[4]。对住院病例的回顾性分析发现,住院高血压儿童以继发性高血压为主(占5.0%~81.5%),肾源性疾病是中国儿童继发性高血压的首位病因。朱晓晓心电资讯 .吸烟朱晓晓心电资讯 自年以来,中国男性一直属于全球吸烟率最高的人群之一。男性吸烟率年为63%;~年间均超过50%。年以后,≥15岁男性现在吸烟率呈下降趋势。00~年标化现在吸烟率年均下降幅度为0.08%。朱晓晓心电资讯 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5]显示:中国男性吸烟率仍处于高水平,≥15岁人群的标化现在吸烟率为7.7%(男性5.1%,女性.7%),与年比较,现在吸烟者人数增加了1万。年现在吸烟者日均吸烟15.支,较年增加了1支。朱晓晓心电资讯 中国青少年吸烟状况:年中国青少年烟草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现在烟草使用率为6.9%;男生(11.%)高于女生(.%);农村(7.8%)高于城市(4.8%)。现在吸烟者中尝试过戒烟的比例为71.8%。朱晓晓心电资讯 年“全球成人烟草调查(GATS)-中国”项目调查[6]显示,年在所有非吸烟者中二手烟的暴露比例为7.4%,估计有7.38亿不吸烟的中国人遭受二手烟的危害。但与年相比,年在室内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及家中看到有人吸烟的比例均有所下降,表明人群二手烟暴露情况有所改善。朱晓晓心电资讯 中国≥15岁人群的戒烟率从年的9.4%上升至年的16.90%。年时,在所有曾经和现在吸烟者中,18.7%的吸烟者处于不吸烟状态。朱晓晓心电资讯 .3血脂异常朱晓晓心电资讯 ~年中国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调查朱晓晓心电资讯 (CCDRFS)对中国31个省名中国成人的调查结果[7]显示,中国≥18岁人群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别为4.70、.88、1.14、1.35mmol/L,TC水平较00年CHNS[8](3.81mmol/L)、年中国慢性病监测[9](4.04mmol/L)的调查结果明显升高。朱晓晓心电资讯 00CHNS[8]、中国慢性肾病工作组调查[10]、CHNS[11]及《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年)》[1]显示,00年、年、年和01年中国≥18岁人群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18.60%、33.97%、39.91%和40.40%;10年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大幅上升(图9);总体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朱晓晓心电资讯 年全国慢性肾病调查(CNSCKD)项目对中国13省市名城乡居民的横断面调查研究[13]显示,≥18岁人群血脂异常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1.0%、19.5%和8.9%,男性均显著低于女性,分别为:30.1%vs31.84%,18.90%vs0.01%,7.7%vs9.6%。朱晓晓心电资讯 .4糖尿病朱晓晓心电资讯 糖尿病患病率:年全国31个省名城乡居民的大样本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14]显示,中国成人糖尿病标化患病率为10.9%,男性高于女性(11.7%vs10.%)。老年人、城市居民、经济发达地区、超重和肥胖者中糖尿病患病率较高。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7%,老年人、超重/肥胖人群以及农村居民中糖尿病前期检出率较高。糖尿病知晓率为36.5%,治疗率为3.%,治疗控制率为49.%。朱晓晓心电资讯 老年人、女性和城市居民中知晓率和治疗率较高,相对年轻的患者和城市居民中治疗控制率较高。朱晓晓心电资讯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15]入选名来自中国10个地区的30~79岁成年人。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显著高于无糖尿病者,糖尿病增加了下述疾病的死亡率: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人数,RR=.40(95%CI:.19~.63)];脑卒中[死亡人数;RR=1.98(95%CI:1.81~.17)]。糖尿病也增加了慢性肝病、感染、肝癌、胰腺癌、女性乳腺癌和生殖系统癌症的死亡风险,其中心血管病死亡风险的增加尤为突出,且农村高于城市。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的重要原因除了糖尿病治疗率和控制率低以外,还与这些患者心血管保护药物(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和降压药)的使用率低有关。该研究估算,50岁前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平均寿命缩短9年(农村10年,城市8年)。朱晓晓心电资讯 .5超重与肥胖朱晓晓心电资讯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年)》[1]显示,01年≥18岁居民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0.1%和11.9%,较00年相比分别上升了7.3%和4.8%(图10);01年农村居民的超重和肥胖率虽低于城市居民,但上升幅度要大于城市居民。调查还显示,成人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也呈增加趋势,平均腰围水平明显上升,且农村人群增加幅度大于城市人群,城乡差异减小。朱晓晓心电资讯 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也明显增加。01年中国≤6岁及7~17岁城乡儿童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较00年明显升高。~年6次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抽样调查结果[16]显示,中国7~18岁在校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呈明显增加趋势,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是年的11倍和73倍。年在中国7大行政区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了1万余名7~18岁的学生,结果表明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1.%,肥胖率为7.1%[17]。 .6身体活动不足 CHNS结果显示,~年18~60岁居民身体活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其中职业活动下降最为明显,男性职业活动从年的38MET-h/w降至年的64MET-h/w(下降31%),女性则从40MET-h/w降至43MET-h/w(下降4%);体育锻炼仍很低,年男性不足7MET-h/w,女性不足3MET-h/w。年国民体质监测表明,中国0~59岁人群休闲时间身体活动达标率(每周中等强度锻炼min或高强度锻炼75min)与前几次调查相比有小幅增加,但静态心率、最大肺活量、坐位体前屈、握力和单腿站立时间等身体体质指标呈下降趋势。朱晓晓心电资讯 年中国经常参加身体活动的人为33.9%(含儿童青少年),比年增加了5.7%。0~49岁青壮年人群的锻炼率仍然偏低。朱晓晓心电资讯 年中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18],对万余名9~岁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天身体活动不足1小时的男生占73.3%,女生更高(79.1%),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生身体活动不足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7不合理膳食~01年中国居民膳食脂肪供能比呈明显上升趋势,01年全国平均水平为3.9%,已超过膳食指南推荐的上线水平(膳食指南推荐范围:0%~30%);而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呈明显下降趋势,01年全国平均水平为55%,已降至膳食指南推荐的低限(膳食指南推荐范围:55%~65%)。城市居民能量来源不平衡的状况要严重于农村居民。朱晓晓心电资讯 此外,维生素C、钙和钾的摄入量也呈下降趋势,膳食钠的摄入量下降明显,但01年膳食钠的摄入量(mg/每标准人日)仍然很高,折合成食盐的量为14.5g,高于推荐的摄入量(中国:6g/d;世界卫生组织:5g/d)一倍以上。城市居民能量来源不平衡的状况严重于农村居民。朱晓晓心电资讯 .8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朱晓晓心电资讯 00年CHNS调查表明,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和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委员会第三次报告(NCEP-ATPⅢ)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中国≥18岁成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6.6%和13.8%[19]。年中国慢性病监测报告显示,31省市名≥18岁成年人依据NCEP-ATPⅢ代谢综合征的定义,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33.9%, 较00年明显上升[0]。朱晓晓心电资讯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共纳入名30~79岁受试者,中位随访7.年后发现,如果能具备不吸烟或尽早戒烟、每日饮酒<30g、参加身体活动、蔬果摄入充足、少摄入红肉、健康体重中的至少4项,严重冠心病事件、冠心病、脑梗死风险就可分别降低58%、43%、39%;心血管病负担随着所拥有的健康生活方式因素增加而减少[1]。朱晓晓心电资讯 .9大气污染朱晓晓心电资讯 年中国疾病负担研究显示,环境大气污染和室内空气污染是影响中国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的第四位和第五位危险因素[]。细微颗粒(PM.5)、二氧化硫(SO)、氮氧化物(NOx)浓度、总悬浮颗粒浓度与心血管病发病、死亡呈正相关。北京市~01年日平均PM.5浓度为96.μg/m3;PM.5浓度每升高10μg/m3,当日的缺血性心脏病发病风险增加0.7%。朱晓晓心电资讯 大气污染长期作用对心血管病的影响更大。香港队列研究对≥65岁的名老年人基线居住地大气颗粒物暴露量与10~13年随访时的心血管病死亡队列进行分析后发现,老年人群居住地PM.5浓度每升高10μg/m3,总心血管病死亡风险增加%,缺血性心脏病死亡风险增加4%,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1%[3]。年,中国室内空气污染导致的总死亡为80.7万例,其中出血性脑卒中16.9万例,缺血性心脏病15.万例,缺血性脑卒中8.8万例。与0年相比,室内空气污染导致的总死亡例数下降了4.5%,DALY损失下降了4.4%[4]。朱晓晓心电资讯 3心血管病 3.1脑血管病朱晓晓心电资讯 ~年中国脑血管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农村地区脑血管病死亡率高于城市地区(图11)。与年相比,年中国脑血管病死亡率城市居民略有下降,农村居民明显上升[1]。朱晓晓心电资讯 脑卒中筛查项目对00~年期间40岁的名首次脑卒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后发现,年40岁以上成人脑卒中患病率为.06%。与脑卒中发生相关性最强的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其次是家族史、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糖尿病、身体活动不足、吸烟以及肥胖。40~74岁成年人首次脑卒中的发病率由00年的/10万上升至年的/10万,每年增加8.3%。40~74岁患者脑卒中死亡率在00~年期间处于稳定状态,约为14/10万[5]。朱晓晓心电资讯 3.冠心病朱晓晓心电资讯 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1],年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冠心病死亡率继续保持01年以来的上升趋势,农村地区冠心病死亡率上升趋势明显(图1),男性冠心病死亡率高于女性。朱晓晓心电资讯 00~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率总体仍呈上升态势,从年开始,AMI死亡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农村地区AMI死亡率不仅于、、年超过城市地区,而且从01年开始农村地区AMI死亡率明显升高,年和年大幅超过城市平均水平。年AMI死亡率城市为58.69/10万,农村为74.7/10万(图13)。朱晓晓心电资讯 9~年天津市居民AMI粗发病率为80.46/10万~81.9/10万,标化发病率为64.85/10万~44.57/10万,有逐年下降趋势,其中45岁以下人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45岁人群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AMI标化发病率(78.53/l0万~56.61/l0万)高于女性(50.3l/10万~31.76/10万)。城市AMI发病率高于农村,城市地区下降趋势明显(标化发病率为99.89/10万~50.1/10万),农村地区呈上升趋势(标化发病率为3.68/10万~43.51/10万)[6]。朱晓晓心电资讯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冠心病介入治疗注册数据,年大陆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总例数为例(包括网医院数据),较年增长13%。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平均置入支架数为1.47枚。经桡动脉路径进行介入手术仍占绝对优势(90.89%)。PCI术后患者死亡率稳定在较低水平(0.3%)。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直接PCI比例为4.%,较年(38.91%)进一步提升。朱晓晓心电资讯 3.3心律失常朱晓晓心电资讯 年在中国10个不同地区(4个城镇和6个农村地区)对年龄≥35岁名受试者的调查显示,年龄校正后的心房颤动患病率为0.77%(男性0.78%,女性0.76%)[7];对中国大陆31个省名社区居民进行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调查后发现,中国≥35岁居民的心房颤动患病率为0.71%[8]。~年射频消融术(RFCA)年增长率为13.%~17.5%,年RFCA达13.39万例。朱晓晓心电资讯 心房颤动RFCA手术比例逐年增加,、、年心房颤动RFCA占总RFCA手术的比例分别为1.0%、3.1%、7.3%。朱晓晓心电资讯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上注册系统的资料统计,年植入起搏器约台,比年增长4.98%;双腔起搏器占比近73%,较年增加4%。朱晓晓心电资讯 近年来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量呈持续增长趋势,年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年植入ICD例,单腔ICD占37.7%,双腔ICD占6.3%,单腔、双腔ICD的比例与年比较变化不大;ICD用于二级预防占55.5%,一级预防占44.5%。朱晓晓心电资讯 年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4例,较年和年分别增长9.3%和16.%,心脏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的植入比例在逐年增加。朱晓晓心电资讯 3.4心力衰竭朱晓晓心电资讯 一项针对中国10省0个城市和农村人的调查结果[9]显示,年中国35~74岁人群慢性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男性0.7%,女性1.0%);北方(1.4%)高于南方(0.5%),城市(1.1%)高于农村(0.8%)。心力衰竭患病率随年龄增加显著上升。朱晓晓心电资讯 中国心力衰竭患者注册登记研究(China-HF)对01~年88家医院例心力衰竭患者资料的分析显示,住院心力衰竭患者的平均年龄呈上升趋势,高血压、冠心病已成为目前中国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病因,感染是心力衰竭发作最常见的诱因,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病死率为4.1%,较以往明显降低[30]。朱晓晓心电资讯 3.5肺血管病朱晓晓心电资讯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年)》[1],01年中国≥40岁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病率为9.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31]显示,年中国≥40岁人群COPD患病率为7.3%,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升高。与0年相比,年COPD标化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仍相当于0年的全球水平。朱晓晓心电资讯 中国肺栓塞防治项目对7~年中国60医院的住院患者进行登记注册研究,在例住院患者中肺栓塞的年发生率为0.1%[3]。朱晓晓心电资讯 3.6心血管外科朱晓晓心电资讯 年,中国大陆心脏外科手术量为例,其中体外循环手术量为例,占比71%。朱晓晓心电资讯 年,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完成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例、完成心脏瓣膜手术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例,主动脉外科手术5例、开展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治疗00例。中国心脏移植的数量逐年增加,年实施心脏移植手术例。年中国大陆开展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例,介入治疗总成功率为98.6%。朱晓晓心电资讯 对~01年中国139人的198份超声心动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主动脉二瓣化畸形的患病率为0.43%[33]。 根据年中国健康保险数据进行估测,中国大陆急性主动脉夹层年发病率约为.8/10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3.7/10万vs1.5/10万,P0.)[34]。朱晓晓心电资讯 3.7慢性肾脏病(CKD)朱晓晓心电资讯 年9月至年9月进行的全国CKD患病率调查结果[35]显示,中国18岁成人CKD总患病率为10.8%。其中,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诊断的患病率为1.7%,以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30mg/g诊断的患病率为9.4%。以此推算,中国约有1.亿CKD患者。朱晓晓心电资讯 来自CKD-NET年度报告的调查结果显示,7.8%的住院CKD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其中冠心病最常见(17.7%),其次是心力衰竭(13.0%)和脑卒中(9.%)[36]。朱晓晓心电资讯 3.8外周动脉疾病朱晓晓心电资讯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LEA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LEAD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30%的脑血管病患者、5%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并存LEAD。LEAD患病率差别较大,从.1%到7.5%不等。朱晓晓心电资讯 中国国家脑卒中预防项目对中国31个省名40岁人群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总体患病率为36.%,其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患病率为6.5%,颈动脉斑块患病率为13.9%[37]。朱晓晓心电资讯 肾动脉狭窄(RAS)是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常见的外周血管表现,对例RAS患者随访18年的研究发现,导致RAS的三大主要病因在18年间占比变化较大,肾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RAS从9~年的50%逐渐增加到~年的85%;多发性大动脉炎在整体病因的占比逐步降低,从31%降低到10%;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占比变化不大,波动在.9%~6.5%之间[38]。朱晓晓心电资讯 3.9心血管病医疗质量评价朱晓晓心电资讯 冠心病领域主要的医疗质量评价及改善研究包括: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路径研究(CPACS)、中国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改善项目(CCC)、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ChinaPEACE)、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研究(CAMI)和中国冠心病二级预防架桥工程(BRIG)。朱晓晓心电资讯 近年来,中国心血管领域医疗质量提高迅速,但也存在不足之处。ChinaPEACE研究[39]显示,与年相比,年AMI患者按照指南推荐药物接受治疗的比例增加,PCI治疗率增加,但溶栓比例下降。由于患者就诊时间明显延误以及总再灌注治疗率低,STEMI患者的院内病死率没有显著下降。朱晓晓心电资讯 4心血管病社区防治朱晓晓心电资讯 中国心血管病社区防治工作持续了4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社区防治工作由点及面地逐步推广实施,开展以高血压防治为突破口的人群综合干预,中国社区人群防治工作在不断探索中前行并取得明显成效。 为进一步规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提高基层高血压管理水平,年3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司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成立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高血压管理办公室。办公室负责组织开展基层高血压管理指南制定,基层高血压管理监测和评价,面向群众开展健康教育等相关工作,逐步实现基医院高血压管理水平同质化。朱晓晓心电资讯 辽宁阜新采用低成本综合干预农村高血压患者,以自然村为单位,随机分为生活方式干预组、基本治疗组、综合治疗组,观察高血压综合干预对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影响。随访至15个月时,平均血压下降16.07/9.4mmHg(1mmHg=0.kPa),高血压控制率由基线的1.1%明显提高至33.1%。药物治疗组与健康教育组相比,总心血管病发病危险降低55.9%,脑卒中发病危险降低55.%。朱晓晓心电资讯 5心脑血管病医疗与费用[1]朱晓晓心电资讯 自年以来,医院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患者的出院人次数不断增加。相应地,心脑血管病住院总费用也在快速增加。朱晓晓心电资讯 年,医院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总人次数为00.19万人次,占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1.57%;其中,心血管病.63万人次,占6.30%,脑血管病.56万人次,占6.7%。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中,以缺血性心脏病(.4万人次)和脑梗死(.30万人次)为主,分别占36.87%和31.98%;其余依次为高血压(40.70万人次)和颅内出血(14.91万人次)。 ~年,中国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数年均增速为9.85%,快于同期出院总人次数的年均增速(6.33%)。心脑血管病中各病种出院人次数年均增速排位依次为脑梗死(1.16%)、缺血性心脏病(11.4%)、AMI(10.73%)、颅内出血(9.48%)、高血压(7.45%)、高血压性心脏病和肾脏病(5.77%)、风湿性心脏病(1.0%)。~年糖尿病出院人次数年均增速为13.59%。 年心脑血管疾病的住院总费用:AMI为.85亿元,颅内出血为54.19亿元,脑梗死为.05亿元,自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9.15%、16.88%和.4%。年AMI次均住院费用为.9元,颅内出血为.0元,脑梗死为9.0元,自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7.1%、5.90%和.30%。朱晓朱晓晓心电资讯晓心电资讯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编写组名单朱晓晓心电资讯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医院(陈伟伟、樊晓寒、高润霖、顾东风、何建国、胡盛寿、李光伟、李惠君、李静、李琳、李卫、刘力生、罗新锦、马丽媛、王文、王增武、吴亚哲、熊长明、杨进刚、杨跃进、张健、张澍、张宇辉、赵连成、郑哲、朱俊、朱曼璐); 首都医科医院(杜万良、王伊龙、王拥军); 医院(李小鹰); 医院(王玉); 首都儿科研究所(米杰、董虹孛); 首都医科医院(刘静、王锦纹、王薇、吴兆苏、杨晓辉、姚崇华、曾哲淳、赵冬、左慧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院(许樟荣); 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杨功焕);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陈育德); 医院(胡大一);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常继乐、吴良有);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刘克军); 中华预防医学会(饶克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赵文华); 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唐新华); 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王文志); 中国医医院(曾正陪)朱晓晓心电资讯 学术秘书:马丽媛、吴亚哲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komx.com/mbywh/930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