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病例挑战”我们从影像学资料入手,对一名高血压病史20年、诊断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6年、发热3个月,因胸痛9小时入院的70岁男性患者进行“抽丝剥茧”,分析其主动脉假腔气体的形成原因,以及诊疗策略。

感谢各位“粉丝”对心在线一如既往的支持!现公布本期病例答案如下。

诊断分析

本例主动脉食管瘘形成的原因分析:

1.患者既往有6年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病史,未曾接受治疗。高血压病史20年,主动脉夹层破裂的风险极高。3个月前发热,结合胸部CT表现,推测纵与膈脓肿形成有关,炎症蔓延至主动脉壁并侵蚀其管壁和食道,进而导致主动脉食管瘘形成。其中,纵膈脓肿形成的原因不详。

2.假腔内气体形成的原因,考虑为食道内一过性高压,气体通过瘘口进入假腔。

本例最终诊断为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原发性主动脉食管瘘。

该病预后极其凶险,考虑本例手术难度较大,风险极高。由于患者方面原因,给予保守治疗,后出院,具体不详。

讨论

1.主动脉食管瘘原发病因常见于:胸主动脉动脉瘤、食管异物、主动脉夹层、感染性动脉炎(梅毒、结核)、肿瘤、溃疡、脓肿。继发病因常见于主动脉或者食管手术。

2.主动脉食管瘘典型的临床表现为Chiari三联征包括:胸骨后中部疼痛、信号性出血、无症状间歇期后致命性大出血,其中后两者之间为其治疗的最佳时机。

3.主动脉食管瘘的CT征象有:直接通路、动脉壁的不连续、管壁内气体影(图1)。

4.本例提示,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早期治疗很重要,以防治主动脉食管瘘的形成。

顾问专家王辉

王辉,首都医科医院医学影像科,主治医师,擅长心血管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影像诊断。

贺毅

贺毅,首都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医师。自医院医学影像科学习工作。年12月11日至年12月10日期间在美国洛杉矶Cedars-SinaiMedicalCenter做访问学者一年。在美国Cedars-SinaiMedicalCenter心脏影像中心工作,主要参与心血管影像诊断。主要从事核磁共振、CT、平片及心血管造影的操作及诊断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脏影像的应用。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郭淑娟┆美编柴明霞┆制版王柳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土方是什么
北京专业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komx.com/mbywh/196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