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夏日话题,会随着冬日的到来而“蛰伏”,又会随着昔日到来而满血复活 为何有人手上的青筋凸起?多说明身体差吗? 严谨一点,这个问题应该修正为: 为何有些人在夏天,特别是上肢下垂时,手上的青筋会凸起? 这样,“夏天”和“下垂”这两个关键词就包括了造成手上青筋凸起的两个主要环境因素。 夏天 持续稳定的高气温是手上青筋凸起的一个必要因素。 有谁见过冬天室外低温环境下谁手上的青筋凸起的吗?没有吧。 所谓青筋,指的是人体位于皮下的浅静脉,是血液循环的回路血管。 我们知道,人是恒温动物,需要维持核心体温的稳定。 人体又是一个不断产热的自发热体,维持体温稳定主要是向环境中散热。 散热的途径有4条:辐射、对流、传导和蒸发。 物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其中的前三条都依赖于温度差,温差越大,散热越快。 夏天高气温环境下,人体散热压力加大,在一定气温范围内,要加快散热必须增加皮肤与环境气温的温差,即升高皮肤温度。 如何来升高皮肤温度呢? 就是将通过皮肤动脉扩张将更多的温度为37℃的血液流经皮肤循环,从而增加散热量。 研究已知,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血液循环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适应性调节是惊人的: 在适温(22到26℃)环境静息状态下,皮肤的血流量大约是毫升/分钟;而在高温环境,尤其是剧烈运动散热压力最大时,皮肤血流最高可达6至8升/分钟。 既然是“循环”,当然又来路就有去路,高温环境下皮肤静脉需要承担的血液回流的压力也是寒冷环境下的几十倍,就如同暴雨期间城市的下水道管线水流量超负荷一样,高温环境下皮肤静脉自然达到最大程度的充盈而显得凸起。 下垂 我们先来看笔者的实拍,你自己也可以试一下: 举手过顶时手上静脉几乎不显: 放在心脏水平静脉充盈: 下垂时,静脉充盈更加明显: 很显然,手上静脉的充盈程度明显受到不同“海拔”的影响,低于心脏平面,静脉血液回流压力增加充盈度就增加。 解剖结构有根源 或有人说,不对啊。 直立时,下肢海拔更低,在没有健康人下肢静脉曲张的人静脉为什么没有暴起呢? 这是因为,人类适应直立行走下肢静脉系统进化出了只允许静脉血液向向心方向流动的“单向阀”——静脉瓣膜: 下肢静脉曲张正是这种瓣膜不能正常工作导致的一种疾病。 由于人体的上肢静脉通常没有大的回流压力,而没有静脉瓣装置,上肢静脉炎的充盈度才会受到体位位置的影响。 瘦,男性,是另外的影响因素 静脉暴起的通常是一些不胖的男性。 我们看到的那些凸起的静脉位于皮下脂肪层中,就是下图中横向走行的部分。 这样,如果皮下脂肪层较厚,静脉就被“埋”在脂肪中,不管它是否充盈,从皮肤表面都看不到它的凸起。 我们知道,相比于男性,女性皮下脂肪“天然”较厚。 因此,手上青筋凸起主要男性,尤其是瘦子们。 另外在老年人,尤其是消瘦的老年人,手部静脉特别容易出现明显凸起的情况。 手上青筋多、凸起,说明身体差吗? 从上面的叙述可见,手上静脉的充盈程度受几个方面的影响,主要是环境和生理解剖因素而非病理因素。 因此,如果手上静脉凸起只出现在夏季,下垂时明显,举手过顶时消失,就完全是生理性的,跟疾病和“身体差”无关,人们无须担心。 事实上,能导致上肢静脉回流障碍的疾病非常少,通常表现为像下肢静脉曲张那样的持续过度充盈,抬高过顶也不会消失。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komx.com/mbywh/1422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