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研究制定2014年区域规划审批计划 2月8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14年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工作清单,将重点做好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环渤海地区发展规划纲领、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等编制工作。发改委表示,2014年将紧紧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1主线,继续深入实行区域发展整体战略,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缩小政策单元,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提高区域政策精准性,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深化区域合作,推动重点地区一体化发展,着力优化区域发展格局。2月8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14年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工作,指出将重点做好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环渤海地区发展规划纲领、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等编制工作。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站上表示,2014年将重点落实完善区域规划和区域性政策文件。首先,着眼于区域政策的落地实行。突出构建长效机制,继续展开区域规划和区域性政策文件实行的跟踪评估与监督检查,在中期评估试点基础上研究制定《区域规划实行中期评估暂行办法》。组织编制若干重大区域规划。研究制定2014年区域规划审批计划,重点做好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环渤海地区发展规划纲领、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等编制工作。推动实行《新区设立审核办法》。指导天津滨海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广州南沙新区等功能区加快建设。同时,是做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实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推动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皖江城市带展开战略合作。支持中原经济区加快发展,指导建立高层协商机制。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完善创新区域政策、区域规划工作的战略主张和改革方向:强调"缩小区域政策单元""提高区域政策的精准性"。更早一些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新时期区域政策制定的基本原则:"依照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制定政策",重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2014年,发改委继续深化连云港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和前海、横琴、平潭、南沙等合作平台建设,因地制宜设立一批各具特色、富有潜力的合作区。制定支持中西部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的有关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推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产业园区建设。另外,国家发改委在2014年,还将积极展开国际区域合作。做好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和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相干工作。推动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推动《中吉毗邻地区合作计划纲领》编制工作。深化中欧区域政策合作机制。加大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支持力度也成为国家2014年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1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等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推动实行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125"计划,展开计划实行中期评估。编制下达2014年度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投资计划。落实好扶持革命老区发展的政策,编制并组织实行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大别山革命老区等区域振兴发展规划。2是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全面贯彻落实第四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指导做好对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贵州、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及南水北调对口协作计划计划实行,全面启动实行对口支援川、甘、滇三省藏区工作,积极展开"10三五"对口支援计划前期研究。2014年,还将继续促进海洋经济发展。贯彻落实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参与国家海洋战略研究制定工作,实行《全国海洋经济发展"125"计划》,加强对海洋经济形势监测分析与研判。同时,加强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继续推动太湖、渤海、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等重点流域或海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组织编制西南中沙群岛及周边海域生态环境保护计划纲领,实行兴凯湖综合保护计划。继续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相干后续行动,展开流域可持续发展试点示范工作。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也成为发改委2014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要求。发改委表示,将研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计划体系、政策体系和管理体制,积极完善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推动建立健全符合新时期发展要求的区域管理体制与利益调理机制。首都经济圈加快建立"大气治污圈"2月11日,国务院办公室举行2013年环保工作进展情况发布会,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表示,北京、天津和河北将削减煤炭6300万吨。这意味着大气"国十条"的限煤实施细则开始落地,首都经济圈的京津冀地区成为首批"落地"区域。翟青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环保部针对"大气10条",掌控好"稳、准、狠"的具体要求,在指标的设定上强调分区施策,分阶段地推动差别化的目标来实现。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这些重点区域,要求以控制PM2.5为主;对其他的地区要求控制PM10,以期从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的再生产各个环节提出"一揽子"环境政策和经济政策。京津冀成为大气污染"落脚点""大气国十条"是2013年9月国务院专门发布的,主要是为了尽快治理雾霾的污染。"国十条"提出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下降到65以下,控制煤炭消费总量要求,制定国家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目标,实行目标管理。"大气国十条"还要求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通过逐步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增加天然气供应、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强度等措施替换燃煤。在本次发布会,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把"大气10条"的要求具体细化到实施细则中,对京津冀及周边6省(区、市)提出了细化的要求。对煤炭削减在实施细则中提出:北京煤炭削减1300万吨,天津煤炭净削减1000万吨,河北削减4000万吨,山东削减2000万吨。从这一组数字可见,传统的大气污染"重灾区"京津冀成为本次大气污染的重点。此前京津冀三省市的地方政府也在行动。北京市副市长张工曾泄漏,到2017年,北京PM2.5浓度将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较2012年下降25以上。而天津市在去年发布的《美丽天津建设纲领》中,要求到2016年,PM2.5年均值较2012年下降20,2017年还将再下落5,届时PM2.5年均浓度将着落25。同时,河北省环保厅相干人士表示,河北省已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其中,燃煤削减是主要方面之一,另外,也包括了河北省内的大气联防联控内容,共有50条措施。河北省计划到2017年,PM2.5下落的目标不低于30。多因素加速京津冀大气治理首都经济圈的京津冀地区为何成为本次大气污染的重点区域,除是"重灾区"外,还有哪些因素增进?据环保部介绍,此次治污行动,为了强化各种保障措施,更是是民生的需求。京津冀的大气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综合负面效应,显性的是空气污染、水质变差、交通拥堵、食品不安全等,隐性的是各种恶性疾病的患者增加,生存环境越来越差。分析人士指出,在这类大气污染中,受害者没有差别,不分权贵和平民,这是真正的全民一致,也就产生了真正的全民治污需求。经济发展是为了幸福生活,但污染是对幸福生活的最大反作用。另外,第22届俄罗斯索契冬奥会正在举行。习近平主席此次应邀亲临冬奥会开幕式,开中国主要领导出席境外体育赛事之先河。习近平主席对索契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称赞有加。同时,对中国人来说,这次索契冬奥会的点更是传出北京、张家口提出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申请。分析人士指出,对比索契,一样是要举行冬奥会,北京的环境差得不是一点儿半点儿,而是巨大,治理首都经济圈的大气污染明显成为了政治的需要。财政给予资金保障另据了解,今年中央财政设立大气污染专项资金范围较去年翻番,同时北京、山东等地今年也将设立当地大气污染专项资金。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中央财政设立的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为100亿,该部分资金将依照"以奖代补"方式用于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去年财政部首次整合了各项大气污染治理资金,构成专项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首批发放50亿用于京津冀鲁等6个地区治理大气污染。和去年首批发放的资金范围比,今年该资金范围较去年翻番。除中央财政,很多地方政府也今年将设立当地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如,北京市预计设12.白癜风缘由5亿元大气污染专项资金,河北省该资金范围为1亿元,山东省则表示设11.85亿元环保和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有望今年出台2月8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14年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工作,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方面,发改委将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实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推动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皖江城市带展开战略合作。目前,《武汉城市圈区域发展规划》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而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也将于今年出台。国家发改委已将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纳入今年的重点工作。国家发改委人士泄漏,近期将组织编写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湖北省发改委人士证实,鄂湘赣皖四省已在旅游、交通方面达成一体化合作。据湖北省发改委武汉城市圈指导处介绍,该处组织编制的《武汉城市圈区域发展规划》已于去年底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这是指导武汉城市圈发展和改革的区域性总体规划。国家发改委在上述批复中要求湖北省率先在优化结构、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实现新突破,努力把武汉城市圈建设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全国自主创新先行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关键、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中心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2013年9月26日,在国家发改委主持下,湘赣鄂皖四省相干部门和地区负责人,和专家学者齐聚武汉,召开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前期工作会议,共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这次会议给出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的推动时间表:2013年底,长江中游各省依照"本身角度为主,兼顾其他3时原则制定计划草案,提交国家发改委;今年6月份,国家层面将出台总体规划草案。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触及的鄂湘赣皖四省的计划思路已成稿上报。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在这次会议上表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既有利于区域发展,也关系到全国大局,对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提高长江全流域开发开放水平、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湖北省发改委人士介绍,目前,武汉、长沙、合肥、南昌4市推出城市群旅游优惠联票,四个城市间的居民互游八大景区享有不低于8折的优惠,包括武汉的黄鹤楼景区与华侨城欢乐谷景区,长沙的天心阁景区与生态动物园景区,南昌的滕王阁景区与凤凰沟景区,合肥的三河古镇景区与岱山湖风景区。此外在交通运输方面,咸(宁)通(山)高速、武(汉)咸(宁)城际铁路已开通,未来将构成省际2小时经济圈。据了解,4省会城市负责人去年已在武汉共同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暨长沙、合肥、南昌、武汉战略合作协议》,部署构成集高铁、公路、城际铁路、水运多位一体的交通络,加强旅游产业一体化,推动产业联动、完善城市群内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等。京津冀对接加速打造华北经济新高地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圈在经过整合后正发展得如火如荼,而以往"雷声大、雨点斜的白癜风有哪些症状"首都经济圈"一直为外界所关注却鲜少有大的合作力度。2月8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人2014年区域协调发展重点工作,指出将重点做好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等区域规划编制工作。目前,河北与京津的合作正在提速,仅河北与京津接壤的廊坊、张家口、保定、承德4地2013年就从京津引进项目4022个,计划投资到达2867.8亿元。河北省委、省政府把河北的未来发展与环渤海地区崛起、京津冀协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全力打造环京津新的增长极,全面展开与京津对接,着力打造京津城市功能的疏解地、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河北经济发展的新高地。加快河北发展,主动融入大北京经济圈是一个重要环节。出于这样的认识,河北省加速与京津两地进行发展规划的对接,全面打造京津城市功能疏解地。2013年5月,河北分别与两市签署了深化合作框架协议,在此计划框架下,京津冀三地合作明显提速。在城市基础设施对接方面,北京与河北合作建设首都第二机场项目进入实行阶段,京津冀城际快速铁路、京沈客专项目、京张铁路等交通线路也正在推动当中,目前河北已有一半城市进入了首都一小时经济圈。在能源建设方面,唐山市开通了曹妃甸至北京的天然气输气管道,将使中东液化天然气通过海运到达曹妃甸经过加温加压以后再输送到京津地区,仅一期工程,年供气能力就到达87亿立方米,将对首都能源保障起到重要作用。在生活物资供应方面,北京新发地与保定建设的京南最大农产品(000061)供应集散地基地的建设也接近尾声,预计京津将有30的蔬菜从这里供应。在文体旅游方面,北京与张家口联合申办24届冬奥会项目已全面起步,由北京承办冰上项目,张家口承办雪上项目。这些开启了京津冀合作新纪元的创新性行动,将为京津冀城市功能一体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将是重要抓手,借势京津经济发展的外溢需求,实行产业对接,打造京津产业转移承接地非常重要。为此,河北省要求环京津各市要在建设重点卫星城市和重点园区方面加大力度,使河北环京津地区成为京津产业外溢首选地。其中,距京津最近的廊坊主动发力,全力推动空港新区建设,把空港新区建设作为廊坊未来新的战略平台和发展动力,打造冀京全面合作的示范区。作为北京生态补偿地的承德在北京周边计划建设了3个新兴产业聚集区,主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实行产业配套,并从财政支持、土地优惠等多个方面为入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komx.com/mbywh/114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