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效治疗 http://m.39.net/pf/a_6113618.html

《介入治疗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第5版

第3章介入放射学诊疗技术分类与技术操作

3.1血管性介入放射学诊疗技术

3.1.2血管性介入放射学的八项常用技术

3.1.2.5血管扩张成形术

血管扩张成形术

血管扩张成形术的全称为经皮经血管腔血管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是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中历史最悠久和使用最广泛的技术。年1月16日,美国Oregon医院放射科主任ClarlesDotter教授接诊一例83岁高龄女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足部溃疡合并感染,因心功能不全、全身状况差,被拒绝进行下肢截肢手术。Dotter先以0.05inch的纤细导管通过血管阻塞区,再以0.1inch的尖头细导管沿前一根导管推入扩张狭窄区,最后使用0.2inch的粗导管沿前两导管送入,进一步扩张狭窄区,取得了开通阻塞区、扩张狭窄和阻塞、恢复血管血流的良好效果。经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消失,足部溃疡逐渐愈合,并且恢复了正常行走。这一同轴扩张技术的成功既显示了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的安全、高效、微创,也是现代血管性介入治疗技术出现的标志。这种血管开通与扩张技术在美国和欧洲迅速得到广泛传播。年Dotter又发明网篮状球囊扩张导管。此后,Gruentzig先后发明单腔球囊与双腔球囊扩张导管,使血管扩张治疗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并逐步替代了Dotter的同轴导管扩张技术。如今,血管扩张治疗依然在临床广泛应用,不断有新的扩张成形技术运用于临床,如切割球囊扩张技术、药膜涂层球囊扩张技术、低温或冷冻球囊扩张技术等。

血管扩张成形术是深受临床欢迎和广泛应用的介入放射学治疗技术之一。最初使用同轴导管,现普遍使用球囊导管,借助鞘管技术经皮将球囊导管引入病变血管区,高压充盈球囊扩张狭窄的血管、撕裂增厚的血管腔内和壁内的纤维结缔组织,从而恢复血管腔的正常直径和血流通畅性。

血管扩张成形术广泛用于治疗心脏瓣膜狭窄(如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和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动脉狭窄(如大动脉炎)和纤维肌结构不良以及静脉狭窄性疾病等,并成为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阻塞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和必不可少的操作技术。

(1)球囊扩张成形治疗术(balloondilatationangioplasty)也即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治疗术。对纤维肌结构不良、大动脉炎、血管吻合口局限性瘢痕增生等血管狭窄,仅以单纯性球囊扩张治疗即可,不必置入血管内支架。脑血管以外的血管狭窄选择的球囊直径以大于正常靶血管直径10%为佳,适当过度扩张。

(2)球囊预扩张术(balloonpredilatationangioplasty)血管严重狭窄或闭塞,较大直径的治疗性球囊导管或内支架推送器无法通过病变区时,先以较小直径的球囊导管预扩张,开放血管狭窄便于后续介入器械通过。如颅内动脉严重狭窄,内支架推送器不能通过,先以直径2mm的球囊导管预扩张;颈内动脉严重狭窄,内支架推送器不能通过,先以直径4~5mm的球囊导管预扩张;肾动脉严重狭窄,内支架推送器不能通过,先以直径2~3mm的小球囊预扩张;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闭塞或严重狭窄,大直径球囊导管无法通过,先以直径8~10mm的小球囊预扩张等。

(3)球囊扩张成形+内支架置入术(stentingafterballoondilatation)项固性血管狭窄如大动脉炎、放射治疗后瘢痕狭窄和支架内再狭窄等,狭窄区血管壁组织坚硬,仅依靠自膨胀式内支架的外膨胀力难以解除血管狭窄。管壁大量瘢痕组织时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不能维持持久疗效,需要球囊扩张成形术配合内支架置入治疗。选择直径等于或略小于靶血管10%的球囊导管扩张狭窄病变扩张后再置入内支架,脑血管以外的血管狭窄,内支架直径应大于靶血管10%以上。

更多精彩内容:

经皮股静脉穿剌术

血管内药物灌注术

经皮股动脉穿刺术操作步骤

其他可选择的动脉血管穿刺入路

其他可选择的静脉血管穿刺入路

球囊导管与扩张器类——球囊导管

血管性介入放射学技术的基本操作

腹盆腔肿瘤晚期多发顽固性肠梗阻

介入放射学常用诊疗器械——鞘管类

介入放射学常用诊疗器械——穿刺针类

头晕-“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与介入治疗

介入放射学常用诊疗器械——栓塞剂(一)

介入放射学常用诊疗器械——内支架(一)

介入放射学常用诊疗器械——内支架(二)

介入放射学常用诊疗器械——内支架(三)

介入放射学常用诊疗器械——导管类(一)

介入放射学常用诊疗器械——导管类(二)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komx.com/mbyhl/91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