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虽然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但直到最近十年,才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有所突破。人们认识到:除了高尿酸血症之外,自然免疫反应的被激活是痛风发生的另一必要条件。这一认识的意义在于,当痛风急性发作时,人们对于痛风止痛药的选择不再仅仅局限于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和糖皮质激素。年的欧洲痛风指南明确指出,对于上述三类传统痛风止痛药治疗无效或有禁忌的患者,以及频繁发作的难治性痛风患者,可使用白介素抑制药来治疗痛风的急性发作。 白介素(即白细胞介素,是指在白细胞或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淋巴因子),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时最关键的细胞因子,它诱导了大量免疫细胞进入尿酸盐结晶所在部位,导致痛风炎症的产生和放大,产生了剧烈的自然免疫反应(关节疼痛)。研究人员认为,如果能抑制这些白介素的活性,即可阻断和抑制炎症反应的级联反应,缓解疼痛。 随着对痛风认识的深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白介素活性抑制剂治疗痛风有效。目前在国外上市获准用于临床的白介素活性抑制药已经有3种,它们分别是: 1、阿那白滞素。这是由美国安进公司研发的一种人重组白介素活性抑制剂,能竞争性地抑制白介素的促炎效应,其作用时间短,需要每天皮下注射。研究人员选择40例传统痛风止痛药治疗无效的痛风患者接受阿那白滞素治疗(毫克,皮下注射,连续3天),90%的患者反应阿那白滞素疗效良好。7个月后13例痛风复发,比平均复发时间推迟了20天。另一项研究用阿那白滞素治疗难治性痛风也获得了肯定的疗效,且未观察到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提示阿那白滞素对慢性难治性痛风的疗效佳,可抑制疼痛和炎症。 2、利纳西普。这是由美国再生元公司研发的一种可溶性白介素受体溶合蛋白,能够阻断白介素的炎症反应信号通路。研究人员首先开展了为期6周的关于利纳西普治疗慢性痛风的小样本临床试验,发现利纳西普能有效地控制炎症,降低疼痛和炎症对关节的损伤,且不良反应轻微。与最大剂量的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50毫克,每日3次,连续3天)相比,毫克的利纳西普一次皮下注射可减少痛风急性发作时的疼痛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随后的大样本研究选择了例接受了别嘌醇治疗后仍有2次或2次以上痛风发作的患者进行研究,对于正在服用别嘌醇降尿酸治疗的患者,给予利纳西负荷量毫克,随后每周毫克皮下注射,可以有效地降低痛风的复发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组基本相同。利纳西普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注射局部的反应。 3、康奈单抗。这是由瑞士诺华公司开发的一种人源化白介素单克隆体,与白介素结合后可阻止其激活。年,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康奈单抗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在一项为期8周的双盲试验中,例患有急性痛风,并且对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过敏或有使用禁忌的患者,皮下注射1次康奈单抗,结果显示,毫克的康奈单抗在减轻疼痛方面优于曲安奈德(一种强效激素,大约是强的松的8倍),且起效迅速。 随后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发现,康奈单抗对控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的症状明显优于曲安奈德,预防痛风反复发作的效果更佳,主要观察指标是注射后72小时内最严重受累关节的疼痛程度及12周内再次发作的时间。因此,该药已被EMA(欧盟药品监管体系)批准用于对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有禁忌,不能耐受或不足以缓解的痛风患者,以及反复使用激素仍不能有效控制症状的痛风患者。 可见,白介素活性抑制药未来可能是难治性痛风患者的福音。不过,因其价格昂贵,且安全性还需要更大样本的RCT(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进一步观察,因此国内目前还没有获准广泛引进。但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研究的推进,会有越来越多的痛风止痛药用于临床,使痛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更大提升。 更多痛风防治知识科普和中医痛风问题咨询,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