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如果你经历了一台无法完成而只能终止的手术后,医生提出建议,同样手术方案,建议再试一次,你会怎样选择?纪录片《人间世》第八集,记录了发在同一间手术室的两台手术,两个不同的生命,两个不同个故事。相同点是,两位患者都已经经历过一次相似的不成功的手术。

李娜只有19岁,却住在心脏内科的监护室中。尽管李娜的气色看起来不错,但是她的身体状况甚至都不能承受她下床活动的风险,原因是她患有多发性大动脉炎,这是一种累及全身动脉的炎症性疾病。给心肌供血的三根动脉,两根已经完全堵塞,另外一根也堵塞了90%,血液通道比头发丝还细,可谓真正的“命悬一线”。即便走路、上楼等最日常的活动,都有可能导致李娜心脏衰竭。

55岁的吴伟患有冠心病和心肌梗塞,为心脏供血的三根血管中,右侧一根中部已经完全闭塞。即便已经注意饮食调节,但是胸闷等一系列心脏不舒服的感觉,还是一直在困扰着吴伟。一向爱好运动的他也只能减少运动量。

对于两位患者来说,最合适的方式都是用导丝通过血管到达血管堵塞处,建立血流通路后,置入支架,撑开堵塞的血管,使得血液恢复流通。两位患者也都先后经历了这样的手术,然而相似的是,由于堵塞血管中的物质质地已经很硬,导丝无法穿过,数个小时过去,血流通路无法建成,只能无奈中止手术。

此时,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已经疲惫不堪。然而同样的手术方案仍然是患者治疗的最佳方案。面对医生再次进行手术的建议,作为患者或是家属,说完全不犹豫是不现实的。同样的手术方案,如果导丝仍然无法疏通成功建立血流通路怎么办?难道再次中止手术?但是如果不选择这样的方案患者和家属又有什么方案可选?

两位患者最终都选择了接受手术方案,在同一天先后进入手术室。面对病魔,在没有更好方案的前提下,医生和患者都选择了坚持。再次进入手术室,两个人的病情都没有什么好转,甚至还比上次手术时更加棘手。主刀医生用几个小时的努力,在一条条细小的侧支血管中尝试找到通路。这是一个考验医生技术的时刻,更是考验医生坚持的时刻。

两台手术,十几个小时,总有变化出现。先前畅通的道路无法行进,终于在细小复杂的侧支血管找到通路却遇到导丝故障,甚至连作为院士的主刀医生,手指都因为过度劳累而数次抽筋。而由于是局部麻醉,患者在这个过程中也都是清醒的。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体能、技术、经验,还有是否坚持下去的决心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所幸,两位患者的第二次手术都获得了成功。

挂号、检查、问诊、手术,每一步似乎都环环相扣,严丝合缝。患者和家属永远希望自己能够在这严谨流程中得到最优的方案、进行最顺利的手术、最快速度走向康复。但现实情况可能并不如此,因为变化总会突如其来,手术仍然无法解决所有的问题,方案也可能在实际情况面前苍白无力。并不是每位患者和家属都能理解这种医学的无奈,也并不是每位患者和家属都能选择继续坚持。

医学是一个不断求证的过程。对于医生来说,综合患者情况选择最优的方案,便正是一次次的求证。当现实中突如其来的变化来临时,医生比患者面临更大的考验,因为只有他们能带领患者走出难关。然而当理论上的最优方案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当现有设备和技术无法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治疗,医生也只有虽然无奈但尽己所能。治疗是对医患双方共同的考验,在这无奈中能选择继续坚持,才有主导结果的可能。

肿瘤说丨正知战胜恐惧长按识别







































哪里治白癜风的医院好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komx.com/mbyxg/13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