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号线开通初期运营 它来了! 它来了! 它身穿“橄榄绿” 向我们驶来了! 12月30日 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开通初期运营 中铁上海院负责该线 全线轨道工程、通信系统设计工作 14号线是上海第一条8节编组大容量全自动驾驶线路,西起嘉定区封浜站,东至浦东新区桂桥路站,沿线经过嘉定区、普陀区、静安区、黄浦区、浦东新区5个行政区,线路全长38公里,共设地下车站31座(本次开通30座),设换乘站13座,可与13条线路换乘。 14号线的开通运营,将进一步提升上海轨道交通网络整体功能和效益,加强浦东、浦西过江联系,有效缓解城市东西部和核心区重要交通走廊的紧张状况,改善市区交通结构和环境,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此外,还将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力支持江桥新市镇、真如城市副中心、静安寺商业区、黄浦区CBD地区、陆家嘴中央商务区、金桥城市副中心等沿线重要地区的开发建设,对上海经济增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请随小编一起来寻找14号线上 中铁上海院的匠心设计吧 螺狮壳里做道场 14号线穿越上海中心城区,超过七成站点位于中环线以内,伴随施工空间局促、环保要求高等诸多工程受制条件,建设难度大。14号线全线应用了装配式预制道床技术,包括预制普通轨道板、预制钢弹簧浮置板、预制梯型轨道、预制道岔板等。 左:预制浮置板道床 右:预制轨道板道床 装配式预制道床技术也相应对施工工艺及施工机械提出了新要求。集团公司与相关施工单位、设备厂家联合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预制板式轨道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研究”,通过轮胎式铺轨车、多功能运输车等新型配套铺轨设备的引入形成了轨道铺设新工艺,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现场人工作业强度。 轮胎式混凝土运输车 此外,考虑到自密实混凝土出厂后需在2小时内完成灌注,设计团队在方案中通过创新优化自密实混凝土材料配比,制定了预拌干混自密实混凝土方案,成功克服了市中心区段运输时间无法保证这一难题。 PIS屏与站台门“合体” 14号线为上海轨道交通首次尝试PIS屏与站台门巧妙“合体”,在站台屏蔽门上嵌装88寸PIS屏,并采用新型乘客信息系统播放版式,整合信息流实现及时高效的传播。 乘客站在候车区就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列车运营信息、公共媒体信息以及各类线网运营相关信息等,“要等多久”“哪节车厢人少”“哪段线路比较拥挤”一目了然、心中有数,且88寸的屏幕对老年人、近视群体等更加友好。该设计避免了过去公共区直接吊装PIS屏易被遮挡的情况,又提升了站台美观度、候乘舒适度,实现了人性化设计一小步、出行体验感提升一大步。无线通信“大脑”升级 14号线也是上海首次设计建设全线网LTE综合承载系统核心网,为线网中14号线、15号线、18号线无线通信系统提供“大脑”作用,可综合承载集群通信、信号列控、列车运行状态等与行车相关的无线业务,助力行车指挥调度更为高效安全,为无人驾驶功能提供支撑,为市民出行带来更具品质的乘车体验。 LTE作为一种无线通信制式,与既有制式的“窄带”技术相比,传输速率“国道升级高速公路”、系统容量“双车道变八车道”,可带来更高数据速率、更短时延、更低成本、更好覆盖质量,满足新一轮“视频+语音”的宽带业务需求以及轨道交通数字化、智慧化带来的数据通信需求。 “以人为本、诚信创新、精品人品” 融入设计、见于行动 中铁上海院 融合“央企属性”和“本土基因” 为上海“人民城市”建设写下生动注脚 素材 通号院线站院 编辑 希范工作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komx.com/mbyxg/130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