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214886.html 秋冬季节气候干燥,人体水分消耗较多,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血量缓慢,引起脑血栓形成。人们在此时节应多喝水,每天需保证饮水毫升。 10月29日,是第9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是“重视中年人的卒中风险”,提醒人们脑卒中(即脑中风)存在年轻化的趋势。专家提醒市民,除了老年人外,中青年也要注意防范脑中风,做到合理膳食,加强锻炼等。 20~64岁中风概率提高25%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及经济负担重的特点。”医师李才明博士介绍,~年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的致死病因。数据表明,我国有万脑血管病(中风)患者,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中风,全球有中风年轻化趋势,20岁~64岁这个年龄层的中风概率已经提高25%,占中风病患的近三分之一。此外,根据近年在全国开展的大样本流行病调查研究估算,我国脑卒中后存活患者在万以上,其中65岁以下首次发生卒中的比例占到近50%。在幸存者中约四分之三的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等后遗症,部分病人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 秋冬季易诱发脑中风 “近期脑中风患者有所增多,秋冬季节是该病高发期。”李才明解释,秋冬季节气候干燥,人体水分消耗较多,容易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血量缓慢,引起脑血栓形成。此外,早晚温差大以及寒冷季节,老年人血压容易升高并且不稳定,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也偏高,这都是中风发生的诱发因素。 李才明说,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证实,脑中风的致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酗酒、吸烟、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另外,心源性脑梗死、偏头痛、口服避孕药、脑动脉炎、遗传性脑血管病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其他少见的危险因素还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液高凝状态、血管畸形等。换言之,合并上述危险因素、且控制不良的人群即为脑卒中的高发人群,而合并的危险因素越多,则脑卒中发生的风险越高。 脑中风防控措施 脑中风防控措施应主要针对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不健康生活方式等进行积极干预。其中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疗、控制危险因素是远离脑卒中的关键。 1防控危险因素 具体措施包括:积极治疗控制高血压;加强对糖尿病、心脏病、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 2纠正不健康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中老年人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适量摄入动物蛋白质,如瘦肉、鱼类、禽类等;降低食盐摄入量,每天控制在6克以内。注意控制食量,脑中风患者每餐最好维持在8分饱(晚餐更不可过饱),决不可暴饮暴食。中老年人对糖的耐受力差,宜进低糖饮食。“饮食应多品种多变化,注意主副食、荤与素、粗细粮的合理搭配,不可偏食。”李才明还认为,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提高钾摄入量。绿叶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维生素C有助于保护血管壁,增强血管的柔韧性和弹性,减少脆性,生防止血管出血,对预防与减少脑中风和心梗等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此外,提倡戒烟,控制体重,杜绝不良生活方式。 3保证饮水量适度运动 秋冬季节天气变化时,注意保暖,尤其是中老年人。此外,人们在此时节应多喝水,每天需保证饮水毫升。机体缺水易使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阻力加大,很容易形成血栓,增加中风发病机会。临床发现大部分中风患者在发病当天都有缺水的病史。喝水不能等到口渴时才喝,因为口渴时表明人体已缺水。 保持心情平稳,切忌过喜过悲;同时,可按自身情况保持适度的户外运动,如中老年人根据自身条件进行竞走、游泳、散步、打太极拳、舞蹈等锻炼活动;可以晒太阳,睡前泡脚,利于气血的流通。 相关链接 “FAST”方法辨别中风先兆 中风发生时通常有先兆症状,正确辨别中风并采取积极措施能让中风的危害降到最低,有一个国际通用的方法就是“FAST”:F(Face),面部下垂:观察微笑时面部有无歪斜;A(Arm),手臂下垂:双臂平举,观察是否无力垂落;S(Speech),有无说话口齿不清;T(Time),中风急救的黄金时间为3小时。如出现上述情况,可打求助。 此外,手脚麻木,单侧不动,反复头晕、头痛等都是中风的早期症状,而血管畸形、血管瘤等也是中风的定时炸弹,患者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 突发脑中风如何急救? 若突然发生脑中风,家属除了马上打求救外,可将患者平卧、头稍抬高,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通畅,使患者保持安静;切勿乱服药物和其他食物。若患者发病时已意识不清,此时切勿强行灌服任何药物,以避免发生误吸、窒息,可待急救医生到场后进行专业处理。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komx.com/mbywh/94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