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PRRS)病原是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又称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是以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各种年龄猪特别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为特征,现已经成为规模化猪场的主要疫病之一。

  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不凝集哺乳动物或禽类红细胞,有严格的宿主专一性,对巨噬细胞有专嗜性。

  本病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呈地方流行性。PRRSV只感染猪,各种品种、不同年龄和用途的猪均可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易感猪可经口、鼻腔、肌肉、腹腔、静脉及子宫内接种等多种途径而感染病毒,猪感染病毒后2~14周均可通过接触将病毒传播给其他易感猪。从病猪的鼻腔、粪便及尿中均可检测到病毒。易感猪与带毒猪直接接触或与污染有PRRSV的运输工具、器械接触均可受到感染。感染猪的流动也是本病的重要传播方式。

  持续性感染是PRRS流行病学的重要特征,PRRSV可在感染猪体内存在很长时间。

  1、临床诊断

  通过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初步的进行诊断,临床症状明显与否,与猪群机体的免疫状况、病毒毒力强弱、猪场管理水平及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另外由于继发感染的病例的症状常常较为严重、复杂。确诊本病,要进行实验室诊断,可用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免疫荧光染色法、酶联免疫吸咐实验、血清中和试验等方法之一进行确诊。

  在临床诊断本病时应与其它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应与伪狂犬病、猪圆环病毒病、猪细小病毒病、猪瘟、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病、猪脑心肌炎、猪血凝性脊髓炎以及其他细菌性疾病进行区分。

  2、防治原则

  猪蓝耳病感染后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重在预防,应控制好应激及其他疾病的感染。大多数措施目的在于缓解急性症状,防止继发感染,减少损失。

  2.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建立稳定的种猪群,不轻易引种。一般而言,新建猪场没有特定致病原,若新猪场在引种时把关不严,或没经调查摸清种猪场的疫病流行情况,而盲目引种,引进带毒种猪。最终导致猪蓝耳病在猪场内发生。如果不存在猪蓝耳病的猪场在引种时引进带毒后备种猪特别是种公猪,可造成猪蓝耳病在场内大面积发生。

  2.2做好猪群饲养管理,建立健全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定期对猪舍和环境进行消毒,保持猪舍、饲养管理用具及环境的清洁卫生。

  2.3定期对猪群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感染状况进行监测,以了解该病在猪场的活动状况。

  2.4在发病的第一个月,可用阿斯匹林等药物治疗晚期妊娠猪,减少发热延长妊娠期。同时用抗生素治疗母猪,防止继发感染。

  2.5在猪群的采食量下降时应饲喂高能量饲料。

  2.6在发病的急性期经产母猪应推迟配种,但要配种更多的后备猪,以减少生产率的下降。当公猪发病精液质量下降时,要加强人工授精。

  2.7确保弱生仔猪及时摄人初乳,并应推迟补铁、断尾;给新生仔猪预防性的抗生素以防止腹泻;禁止寄养以避免交叉污染。

  2.8加强猪群的胸膜肺炎、伪狂犬、链球菌、喘气病等病的防疫,增加猪只的抗病力。

  2.9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以防止生长猪继发感染,并补充适量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

  2.10保持严格的“全进全出制”,及时空圈并进行熏蒸消毒以中断病毒在养猪生产过程中的循环;并进行早期隔离断奶,以防止混合饲养而传染。

  2.11加强后备母猪的管理,对新引进后备猪应推迟配种以便形成自然性适应。

  2.12对于猪蓝耳病阳性猪场,可用猪蓝耳病冻干苗对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免疫一次,间隔21天二免。因猪蓝耳病而产死胎的母猪在半年内可不用注苗。经产母猪可在产后2l天接种1头份、对仔猪(7—21日龄)可接种半头份。公猪不接种疫苗(对于污染严重的猪场,可对母猪在妊娠中后期接种猪蓝耳病灭活苗一次)。对于猪蓝耳病阴性猪场,可用猪蓝耳病灭活苗对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免疫一次,间隔21天二免,经产母猪在空怀期接种,公猪,仔猪可不进行接种。

来源:互联网,仅供学习交流使用。

姜平教授团队发现蓝耳病病毒免疫抑制作用的关键基因位点

夏季猪无名高热病爆发主要与病毒病有关

猪蓝耳病的综合诊断

猪蓝耳病的诊断及预防

蓝耳病弱毒疫苗应用的理论与实践

种公猪应慎用蓝耳病疫苗

如果您感觉不错,就在下面给个赞吧!

赞赏

长按







































有哪些白癜风医院
白癫风能治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komx.com/mbywh/734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