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青少年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pf/a_5941745.html

前言

漏血报警在血液净化过程中出现的频次不是很高,所以有时候可能不会太在意它。但是笔者觉得漏血报警是很危险的,本文就漏血报警的相关事项展开探讨。

一、漏血报警的机制

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ICU的血滤机均具有的漏血监护装置,它是通过红外线感受器,或者是超声装置,监测废液有无红细胞。从而起到防止红细胞外漏,第一时间告知患者和医护人员,避免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

正常情况下会废液为淡黄色,漏血监护装置的光源很好透过废液,如果废液变为红色或者变得浑浊,那么漏血监护装置“发现“光源不好透过废液,就会报警。漏血监护装置只是通过废液的颜色的深浅来判断是否启动报警,它不能监测废液中是否有红细胞,这是因为目前技术不成熟。

所以就有真假漏血报警之说:①真漏血报警:废液中确实有红细胞,对病人危害很大;②假漏血报警,废液中没有红细胞,只是废液变红了/浑浊了而已,我们很容易想到服用利福平的患者尿液为淡红色,但是其中没有红细胞。这类患者行CRRT时就可能出现假的漏血报警。所以临床上出现漏血报警,第一步需要鉴别是真漏血报警还是假漏血报警。

二、真假漏血报警的鉴别

虽然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没有辨别出真假唐僧,但是作为ICU护士的我们要有能力鉴别出真假漏血报警。其核心就是要判断血液中的红细胞到底有没有到膜外或者废液端,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方法进行鉴别:

1、目测废液管路如果呈现葡萄酒色或樱桃红,又存在漏血报警,可能为真漏血报警;

2、采取废液端的液体,做血气分析,如果其中血红蛋白含量较高,又存在漏血报警,则为真漏血报警。国外有血红蛋白的检测试纸,医院没有。

3、采取废液端的液体,做尿常规检查,如尿红细胞为阳性,又存在漏血报警,则真漏血报警的可能性较大

4、根据患者体位的血红蛋白的变化趋势,也可以大致判断,如果血液净化过程中,血红蛋白持续性下降,又存在漏血报警,则可能为真漏血报警。

5、血标本溶血的常规检查,判断出患者是否存在溶血反应。

三、真漏血报警

正常血液净化时,红细胞在膜内,不可能去到膜外,换言之废液中不可能有红细胞的存在。真漏血报警就是说红细胞去膜外了,两种可能性很大:①膜变大了,就是临床上的滤器破膜,②要么红细胞“变小”了,临床上就是溶血。好比一个胖子之前进不去那个门,有一天可以进去了,要么门大了,要么自己瘦了,很简单的道理。

1、

破膜导致真漏血报警

如下图就是破膜的一个例子,红细胞去到了膜外。

笔者细读了《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SOP)版》,里面第十一章提到透析器破膜的原因,预防,紧急处理,用图总结如下:

临床中常见是跨膜压增高导致滤器破膜,所以护士老师在临床工作中需要严密监测跨膜压的变化。《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SOP)版》第十一章讲到:滤器破膜时丢弃管路中的血液不回血,更换新的滤器管路和滤器重新上机。但是第七章关于漏血报警这样写到:

鉴于ICU血液净化的特殊性,笔者认为滤器破膜导致漏血报警,可以尝试更换滤器,继续血液净化治疗。

2、

溶血导致的真漏血报警

血液透析期间溶血是一种相对罕见的事件,但鉴于显着的发病率和潜在的致命后果,迅速的鉴定治疗和致病因素的纠正是必不可少的。室验证明,当足够的血红蛋白穿过高通量透析膜时,红细胞破坏是潜在的病因。那么为什么会发生溶血呢?

(1)

溶血的原因

①与疾病相关,国内研究较少,国外有过报道:与溶血的高风险相关联的一些全身状况包括,但不限于: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结节性多发性动脉炎,溶血性尿毒症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可能造成溶血的药物:可能引起溶血的一些药物包括:阿司匹林,青霉素,头孢菌素(尤其是头孢替坦),磺酰胺,砜,硝基呋喃妥因,非那西丁,伯氨喹,奎尼丁,肼屈嗪和某些维生素K衍生物,过快的铁蔗糖输注

溶血性疾病:镰状细胞贫血,G6PD缺乏症,血球增多

其他:恶性高血压;易患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的恶性肿瘤;脾气暴躁;电解质干扰,特别是低磷酸盐浓度;蜘蛛或蛇咬伤;过度运动;溺水者;人工心脏瓣膜

②与血液净化技术相关:

当然在ICU最常见是上述的第一点,所以我们血液净化过程中,一定避免管的的扭曲打折。

(2)

溶血导致漏血报警的处理

一旦识别出急性溶血,必须立即停止透析,并且必须丢弃回路中的血液。由于从溶血的红细胞中释放钾,血液回流会导致严重的高钾血症。必须仔细评估患者,并应开始适当的紧急支持管理。血红蛋白,溶血标志物,肾功能和钾水平应仔细监测。应根据需要管理血液制品,同时仔细监测输血反应。高钾血症应及时治疗,以避免致命的心律不齐。稳定后,应尽快安排肾脏替代治疗,

(3)

血液净化溶血反应的预防:

四、假漏血报警

1、

假漏血报警的原因

废液管路或壶中有气泡;油脂或水垢在检测器上的沉积;超滤液体浑浊(胆红素高);药物影响:(服用利福平,使用羟钴胺羟基钴胺素/羟考巴兰)

2、

国外假漏血报警的个案报道

年的国外个案报道:透析机中羟考巴兰诱导的假血漏报警一例

年也有过类似的研究报道:大剂量羟基钴胺素治疗血管性瘫痪综合征,引起虚假漏血警报。

(A)从CRRT开始的当天(静脉注射羟考巴兰后第5天)获得的红色色素流出液。(B)CRRT启动后第6天。(C)CRRT启动后第9天。(D)另一位接受过氧钴胺素治疗血管收缩综合征的患者的红色尿液

3、

假漏血报警的处理

一般来讲假漏血报警的危害没那么大,处理也很简单:排除废液管中的气泡,用灭菌用水或消毒纸巾擦净检测器上的油脂或水垢,假壶替代。

四、笔者遇到的案例

笔者最近也碰到过一列假漏血报警,供老师们参考下:患者的总胆红素很高,行血液净化治疗时,出现漏血报警。

发现患者的废液呈现出为深黄色,废液血气分析检测他的血红蛋白无法测量以及结合病史,判断他为假漏血报警,所以用假壶(20ml安剖需要把字用酒精去掉)替代。体内血红蛋白水平一直处于正常水平,患者顺利完成血液净化。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有自己的临床判断,如果假漏血报警,可以假壶替代。但是如果是真漏血报警,那么这样做,虽然报警会解除,但是随着红细胞(血红蛋白)的丢失可能对于患者是致命的。

笔者没有展开其他的报警处理原则,报警的处理要基于对报警本身的理解,很多同事问我“这个报警怎么处理?1,2,3,4;那个报警怎么处理?1,2,3,4”从而去把他背下来,然后过一段时间又忘记了。我觉得方向就错了,我喜欢去把他的报警机制搞清楚,处理就会变得很简单。最后笔者一图总结下

参考文献:

1..Dhakshayini,Tharmaraj,PeterG,etal.HaemolysisinHaemodialysis.[J].Nephrology(Carlton,Vic.),.

2.LindleyE,FinneyD,JonesP,etal.Unexpectedtriggeringofthedialysatebloodleakdetectorbyhaemolysis[J].ActaClinicaBelgica,.

3.DatarP,SidhuJS,VirkJ,etal.ACaseofHydroxocobalamin-InducedFalseBloodLeakAlarmonDialysisMachine[J].JournalofInvestigativeMedicineHighImpactCaseReports,,7:.

4.WisitC,JohnH,KashaniKB,etal.High-dosehydroxocobalaminforvasoplegicsyndromecausingfalsebloodleakalarm[J].CKJ:ClinicalKidneyJournal,(3):-.

作者:Emma,感谢原创作者的来稿

推荐阅读

加群:各种专科护理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komx.com/mbywh/1188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