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医院国医馆主任刘文江主任医师

大雪过后,天气越来越寒冷。医院国医馆主任刘文江主任医师提醒,大雪宜进补,大雪补得当,一年不受寒。应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冬季养生之道,应着眼于一个“藏”字。饮食起居、情志调养、运动锻炼等都应参照“冬藏”的特点,养精蓿锐,有利于来春的阳气萌生。

精神调养安静凝神

刘文江主任医师介绍,大雪之时,寒风凛冽,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成形胜于化气。为了保证冬令阳气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扰,首先要求精神安静。《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冬三月,此为闭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之说。意思是欲求精神安静,必须控制情志活动。做到如同对待他人隐私那样秘而不宣,如同获得了珍宝那样感到满足。如是,则“无扰乎阳”,养精蓿锐,有利于来春的阳气萌生。

生活起居早睡早起

刘文江主任医师介绍,在寒冷的冬季里,应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不应当扰动阳气,破坏阴成形大于阳化气的生理比值。因此,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至于防寒保暖,也必须根据“无扰乎阳”的养藏原则,做到恰如其分。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则既耗阳气,又易感冒。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亦易于入侵。

进补宜滋阴潜阳

冬季是进补强身的最佳时机。刘文江主任医师介绍,“药补不如食补”,均需根据体质、年龄、性别等具体情况分别对待,有针对性,方能取效。

冬季养生的关键是养血活血、养肾防寒。中医冬季养生食疗的基本原则应该是藏,因此冬季宜多食的食物有羊肉、狗肉、鸭肉、鹅肉、萝卜、白薯等。而冬季为肾经旺盛的时节,而肾主咸、心主苦,所以,应多吃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

坚果可补肾健脑、强心健体,适宜冬季多吃,如花生、核桃、栗子、榛子和杏仁等。

黑色的食品有益肾抗衰老作用。因此,冬天应适当多吃黑桑葚、黑豆、黑米、黑芝麻、何首乌、熟地等黑色食物来养护肾脏。

冬季在防寒的同时,也要注意温性食物往往热量偏高,食用后体内容易积热,常吃会导致肺火旺盛,所以也要适量吃一些偏凉的食物来制约。食疗时可添加点甘草、茯苓等凉性药材来减少热性。也可以选用凉性食物,如龟、鳖、鸡蛋、海带、海参、蜂蜜、芝麻、银耳、莲子、百合、白萝卜、大白菜等。

锻炼防病

“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刘文江主任医师介绍,这句民谚说明冬日虽寒,仍要持之以恒进行自身锻炼。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全身血液循环,使机体更好地利用滋补品,使进补更有功效。但要避免在大风、大寒、大雪、雾露中锻炼。冬天早晨户外空气相当污浊,能见度大大降低,因此有逆温现象的早晨,在室外进行锻炼不如室内为佳。

可服中药防流行病

刘文江主任医师介绍,冬季是麻疹、白喉、流感、腮腺炎等疾病的好发季节,除了注意精神、饮食运动锻炼外,还可用中药预防,如大青叶、板蓝根对流感、麻疹、腮腺炎有预防作用;黄芩可以预防猩红热;兰花草、鱼腥草可预防百日咳;生牛膝能预防白喉。这些方法简便有效,可以酌情采用。

冬日温阳有妙招

刘文江主任医师提醒,天气降温,因受寒出现腹痛腹泻、胃痛呕吐的人开始多起来了。受寒的腹泻患者单独吃黄连素的,痊愈的会很慢。一定要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

温阳的方法有很多,

1.热水泡脚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也可以在水里放点温阳的药物,比如几块干姜,或者十几粒川椒,或者一点艾叶,熬好水以后,放到温水里面泡脚。越是在受寒的初期泡,效果越好。

2.喝温阳的饮料比如姜糖汤,用10克干姜熬水,再放点红糖,当饮料喝。

3.艾灸是温阳的特别好的方法,方便安全,效果好。

4.暖宝宝贴肚子携带方便,随时可用。把它贴到腹部可以帮助身体温暖过来。

5.药物贴肚脐中医认为,肚脐非常重要,在婴儿时,我们就靠它来吸收营养,它是我们身体连接外界的一个重要通道。可以用一些温暖的中药贴在这里,达到温阳的效果。比如用丁桂儿脐贴,大人也可以用,贴上后可以感受到温暖立刻直达腹内。

6.服药比如可以服用一两次的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干姜的辣味十足,很快就会把脾胃温暖过来。如果腹泻腹痛严重,这个方法是最有效的。

总之,温阳的方法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穿得温暖一些。不让自己受寒,是最好的方法。

专家简介

刘文江医院国医馆主任、心内科主任医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张素清学术继承人。陕西省营养师协会副理事长,陕西中医学会内科分会、心病分会委员,西安市干部保健咨询专家。历任心内科副主任兼ICU主任、急诊科主任、名医工作室主任。擅长于诊治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多发性大动脉炎等。承担陕西省青年科研课题1项,参与省级、市级科研课题4项。









































儿童白癜风的注意事项
白癜风药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komx.com/mbyjg/34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