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补黑色素 https://m-mip.39.net/czk/mipso_9414370.html 方药索隐 谈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分析和临床应用 江西中医学院熊昌华 医院熊明芳整理 家父临证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有自己深刻体会,黄芪桂枝五物汤为益气和营、活血通痹的常用方。根据气血相关的理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足则能推动血行旺盛,血得温则能运行。家父喜用本方加味,用来治疗气虚寒凝血滞所致的多种病症。现将该方的来源、组成、方义、临床引用等方面分述如下,以供参考。 一、方剂来源 黄芪桂枝五物汤来源于东汉时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血痹虚劳并脉症并治”篇中,用以治疗气虚血滞、营卫俱虚、感受风邪、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血痹症。后世逐渐用为益气活血的基础方。如清代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可能系受本方的启发而化裁出来的。 二、组成、用法与方义 本方由黄芪10克、桂枝10克、芍药10克、生姜20克、大枣十二枚组成。水煎,日分三服。功能益气和营、振奋阳气、温运血行。由于本方症为正气不足、营卫俱虚、感受风邪、使气血运行不畅而成血痹,故方中以黄芪益气为主药;辅以桂枝温经通阳,协助黄芪达肌表而运行气血,以除血痹;佐以芍药养血和营(用白芍),活血通痹(用赤芍);使以生姜辛散风邪,姜、枣同用以调和营卫,促进中焦脾胃运化吸收水谷之精微以助正。和而用之,可使气行血畅,则血痹之症可除。 三、临证应用与加减 黄芪桂枝五物汤重在黄芪益气,桂枝活血,二药相使,能振奋阳气、温运血行,故适用于气虚血滞所致的各种病症。临症根据病情,在配伍和用量上适当加减,灵活掌握应用。如血虚加当归补血,赤芍易白芍;血瘀加桃仁化瘀,白芍易赤芍;病位在头部加川芎;病位在肩臂加姜黄等。 四、临床应用 本方临床应用范围较广,凡属气虚血滞所致的病症,均可加味应用。现举病案数则,以资说明。 (1)子宫肌瘤,此属中医“癥瘕”范畴中的癥积。《医宗金鉴》记载“癥为血病,牢固不移而有定处者为癥。”癥块的形成,多由情志郁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血行不畅、瘀滞于内,或因经行不慎、胞脉空虚、风寒之邪乘虚而入,致使血瘀内停,积而成癥。由于病久多虚,因而导致本虚(气虚)标实(血瘀)。本方具有益气活血、化瘀消癥等功效,故对辨证属于气虚血瘀者,可用本方加味治疗。 案例举例:何某某,女,29岁,已婚,农民。年9月10号初诊:主述月经推后,经量较多,下腹隐痛,头晕眼花,四肢乏力,有少量白带,婚后6年未孕。经西医妇科检查诊断患子宫肌瘤。下腹有如一鸡蛋大肿块,坚硬,固定不移,拒重按。舌质较淡,舌边紫暗,舌苔薄白,脉沉涩无力。根据脉证合参,属祖国医学中的“癥瘕”范畴。辨证为气虚血瘀,积久而成。治以益气活血、化瘀消癥。方用《金匮要略》中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处方:黄芪18克,桂枝10克,赤芍12克,三棱12克,鳖甲20克,桃仁12克,生姜10克,大枣6枚。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20剂。年10月3日复诊:服上方20剂后,诸症见减,,嘱仍守原方继续再服30剂。 年11月3日复诊:下腹部肿块以消,月经已恢复正常,诸症已除,脉来有力,精神好转。原方去三棱、鳖甲、桃仁,赤芍易白芍, 加茯苓15克。以后隔日服1剂,连服10剂,以调养和巩固疗效。 按:本例癥积,乃瘀血积久而成。因病久而导致气虚,气虚不能鼓动血行,故瘀血积块不消。方用黄芪益气,桂枝温经,合用振奋气血运行;赤芍、鳖甲、三棱、桃仁破血消癥;生姜合大枣调和营卫,癥块消而正不伤。守法守方,故能取效。 (2)肩周炎:俗称“漏肩风”,多发生于50岁左右的人。其发病多由营卫虚弱,风邪乘虚而入,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血滯于肩臂而产生酸麻痹痛,以及上臂运动受限。如上举、外展、旋转、后伸等活动不自如,影响穿衣、梳头等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如不及时治疗,日久可引起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导致功能障碍,肌肉萎缩。家父常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洽疗肩周炎,取得较好疗效。 病案举例:沈某某,女48岁,已婚,工人。年11月20日就诊。患者主诉半年多来,右肩臂酸麻痹痛,每因天气变化加剧。诊察:右上肢上举、外展、旋转受限,舌质较淡,舌苔薄白,脉象细弱。据脉证合参属祖国医学中的“痹症”范畴。辨证为气虚血滞,寒痹肩周。治以益气活血、祛寒通痹。方用《金匮要略》中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处方:黄芪15克,桂枝12克,白芍10克,当归12克,姜黄12克,徐长卿10克,生姜10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5剂。 年11月25日复诊:服上方5剂,肩周酸麻痹痛大减。右手能高举过头。仍守原方去姜黄,继续再服5剂。并嘱加强上肢运动锻炼。此后临床症状恢复正常。经半年随访,未曾复发。 按:本例肩周炎为风寒湿邪乘虚而入,致使气血运行不畅。素体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血滞经络,邪留肩周痹阻不通,发为酸麻痹痛。方中黄芪补气,桂枝温经通阳,当归活血,白芍配伍桂枝调和营卫,徐长卿祛风散寒、通痹止痛,姜黄配伍桂枝,上行肩臂以温经活血,生姜、大枣助桂枝、白芍调和营卫,合用故能收到较好疗效。 (3)无脉症:无脉症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病人中以中青年女性为多,起病缓慢,临床表现以寸口(桡动脉)或人迎、趺阳等部的脉搏跳动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症状,故称之为“无脉症”。同时伴有肢体肌肤酸、麻、痹、重感,甚至头昏眼花、偏瘫等症。形成上述各症的原因多与气虚血痹有关。气虚无力推动血行,故脉搏跳动减弱或消失而成无脉症。气虚不能振奋血行通达肢体肌肤,故患侧肢体乏力,肌肤酸麻痹重。血不上荣,故头昏、眼花。根据心主血,心合脉;肺主气,肺朝百脉;气为血帅,血随气行等理论和舍脉从证的治法,家父应用《金匮要略》中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上述无脉症,取得较为满意疔效。 病案举例:邓某某,女,40岁,已婚,工人。于年5月16日因全身肌肤酸麻痹感,逐渐消瘦,无脉已有2月余而来就诊。患者自诉:全身肌肤发酸麻痹,尤以右侧肢体较甚,与天气变化无关。诊察:形体消瘦,精神萎靡,面色无华,头发枯焦,少气懒言。舌质较淡,舌苔尚净。无脉(两侧人迎、寸口、趺阳等处均未切到脉搏跳动)。请西医会诊检查:两侧手臂血压均未测量到。胸透心肺均未见异常。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不齐。四肢血流图检查:肢体血流缓慢,血管壁弹力减弱,右下肢明显血流减少,符合大动脉炎之血流图。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痹无脉症。治以益气养血,通痹复脉法。方用《金匮要略》中的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处方:黄芪15克,桂枝9克,当归12克,熟地15克,鸡血藤15克,牛膝9克,生姜9克,大枣4枚。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0剂。 年6月15日复诊:服上方30剂后,全身肌肤酸麻痹感基本消失,其他虚弱症状亦随之改善。两侧人迎、寸口、趺阳等处均能切到脉搏跳动,唯沉迟细弱。两臂血压均能测量到80/60毫米汞柱。仍守6月15日原方,每隔3-5天服1剂,以巩固疗效。2年后,于年5月18日去信随访获悉病已除,脉能摸到,体力恢复,精力充沛。 按:木例无脉症这个属于气虚血痹,通过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而获效。方中黄芪补益肺脾之气,气足则能推动血行;以桂枝温通心阳,运行血脉,促进血行为主药。辅以白芍、当归、熟地、鸡血藤以养血。气血足则能荣养周身而改善气血俱虚的虚弱症状。用川芎、牛膝以活血而除庥痹。佐以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健脾和胃而助运化吸收水谷精微以资血源。陈皮芳香醒脾,使熟地、白芍补而不滞,合而用之,故有益气活血、通痹复脉之功,适于气虚血痹的无脉症。 综上所述,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用于治疗上述各种病症,这是异病同治法则和一方可治多病的运用。如《内经》指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抓住病机,治则,灵活掌握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加味配伍,是应用本方治疗上述各种病症的关键。 原载:熊明芳著《熊昌华验方验案医论集》,吉林科技出版社 校核 周晟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komx.com/mbyhl/1314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