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发作时的痛难以言喻,只有经历过才懂,很多患者在这时候就希望快点止痛,甚至自己加大了吃药的剂量,结果“越吃越痛”。但不发作的时候,往往又没什么明显不适,有些患者一点都不疼,自觉“已经好了”,把吃药放在一边,饮食也不忌口了。 这种过山车式的用药方式,隐患重重,存在诸多误区,最终导致发作反反复复,病情难以控制。 误区一发作时加大降尿酸药物剂量痛风发作时,有些患者常常迫切地想把升高的血尿酸水平降至正常范围内,盲目增加降尿酸药物的服用量,这种做法反而不能缓解疼痛。 在痛风发作时,血液中的尿酸很大一部分已经沉积在关节腔中,此时,血尿酸水平往往已经降低,进一步降低尿酸的意义不大。并且加大降尿酸药物的剂量很可能进一步加剧尿酸在关节中沉淀结晶,加剧疼痛。这时常规的方法是应用非甾体抗炎药或秋水仙碱进行抗炎、止痛治疗,降尿酸药物还是按照平时正常服用的量,不能自己增加剂量。 要注意的是,一些血尿酸极高的初治患者,应从小剂量开始应用降尿酸药物,避免血尿酸快速下降,加剧关节沉积结晶,加重疼痛。 误区二盲目服用抗生素在很多人心中,痛风发作意味着要消炎,而消炎就首先想到要用抗生素,这种做法实则非常危险。 如青霉素、头孢这样的抗生素具有抗菌、杀菌的作用,但痛风发作是一种无菌性严重,用抗生素是没有用的。不仅如此,抗生素还会诱导机体产生耐药细菌,并可引起机体菌群失调导致伪膜性肠炎和真菌感染。部分抗生素还会抑制尿酸排泄,加重肾脏负担,提高尿酸水平,加重痛风病情。 误区三过量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是用于缓解痛风急性期症状的,有些患者在痛风急性期过后继续服用这类药物,这是不妥当的。 非甾体抗炎药并不能真正减少痛风的发作,也不能帮助控制尿酸,长期过量服用会导致肝肾损害、胃肠道刺激,甚至引起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等。 误区四急性发作结束后就停药部分患者会因痛风急性期过去或症状一段时间不发作而放松警惕,不再积极服用降尿酸的药物。 然而,治疗痛风是持久战,除了异常难忍的疼痛,痛风还会增加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糖尿病、关节畸形等疾病发作的概率。要想痛风少发作、不发作,不再受疾病折磨,就要按时按量规律服药,即使没有临床症状,也需要遵医嘱长期规范地用药,不要擅自停药。 误区五不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别嘌醇与硫唑嘌呤联合使用时,可能引起严重粒细胞减少,因此合用时硫唑嘌呤的用量要减少到常用剂量的1/3-1/4。 苯溴马隆、别嘌醇会影响抗凝药华法林的代谢,容易导致出血。因此在联用时,需要密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