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网:尊敬的谷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医学网的采访。第十六届中国首都血管学术论坛(CCVS)暨第十三届下肢血管疾病论坛暨年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青委会及护理专委会学术年会即将于年10月23日—25日在北京召开,您作为本次大会的大会主席,能否请您为我们介绍本届会议召开的目的及意义?

  谷涌泉教授:中国首都血管学术论坛(CCVS)已经走过十五载,逐步发展成为如今的规模,本次论坛邀请了领域内知名专家介绍国内外诊疗发展,同步也邀请国内经验丰富的中心单位进行手术录播,最后以讨论为主,围绕某一种疾病话题,让与会者不仅从中获得经验,更避免进入误区,得到更多启发,共同促进血管外科疾病诊疗发展。

  自年始,首都医科医院、医院、华中科技大学附医院共同发起组织了全国下肢血管疾病学术论坛。而后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医院、医院、福建医院及重庆医院也加入这个行列,在全国血医院的鼎力支持、推动下,下肢血管疾病学术论坛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二届。下肢血管疾病作为血管外科治疗一大领域,虽然各家单位中心都能够诊治,但是治疗技术参差不齐,使各地诊疗水平存在差异,所以我们邀请此领域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经验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下肢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促进血管外科的事业发展。

  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部青年委员会今年召开换届改选会议,目前报名参与的人数已经近人,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队伍。青年专家是学科的未来,所以对于青年医生们的规范化诊疗培训至关重要,本次换届改选,也是希望逐渐扩大青年医生队伍,为血管外科发展奠定更好的人才基础。

  医学网:您担任临床中心主任多年,作为学科带头人,能否请您介绍一下科室目前整体的情况?谢谢。

  谷涌泉教授:医院血管外科是我国成立较早的血管外科中心之一,由我国血管外科学首席专家、中科院院士汪忠镐教授领衔,成为国内该学科领军团队之一。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以董宗俊、张建教授为首的血管外科在我国首次应用球囊导管治疗肾血管狭窄性疾病,开创了我国肾动脉疾病微创治疗的先河;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忠镐教授作为我国血管外科的泰斗,被称之为中国“血管外科首席”专家,尤其擅长大血管疾病诊断治疗,如布-加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流行病学及诊断治疗学方面的研究,发明了十余种手术方法,使布-加综合征死亡率由90%下降至10%以下;对多发性大动脉炎尤其是对死亡率极高的头臂型大动脉炎的外科治疗和大动脉疾病腔内的治疗方面已居国际领先水平。汪忠镐院士对血管外科疾病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无论基础和临床研究,为我国血管外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国际血管联盟主席单位,医院血管外科与国内同行和国外血管外科界保持广泛和紧密的联系,与耶鲁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等著名学府来往密切。每年举办多次国际及国内学术会议和培训班,同时积极参与国内外同行举办的高端学术会议,定期邀请国外血管外科专家来院进行学术交流,不断更新知识、引进新的技术和方法,提高血管外科疾病的诊治水平,推动我国血管外科不断前进。每年多次开展各类影视、网络媒体的科普宣教活动,帮助公众掌握和知晓健康保健知识与技能,调动自身的积极性,保护和促进公众的健康。

  当前,医院血管外科团队是一支有活力、积极向上、有团队凝聚力且人才梯队完善的队伍,大家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认真的工作态度从事着临床工作。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科室业务技能提升新方法,持续加强内涵建设,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将内涵建设落在实处,促进科室迈向更高、更精、更完善的服务高水平。

扫描即可进入会议直播,   谷涌泉,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医疗系,年在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学习,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澳斯汀医学中心血管外科学习,年美国亚医院做访问学者。年获得苏州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所长、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国际血管联盟主席、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糖尿病足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常委及干细胞工程专业学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学系副主任。   同时兼任《Vascularinvestigationandtherapy》杂志主编,《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副主编、《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副主编、《介入放射学杂志》副主编、《InternationalAngiology》杂志专家编委,《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中华医学生物工程杂志》、《中国血管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多器官疾病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等多本杂志的编委。   承担十五、十一五(主持)和十二五年国家计划(主持)、北京市科委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基金以及首都医学发展基金等多项科研工作。是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人才和北京市医管局“登封”人才。   目前承担多项国家(作为首席专家承担国家十三五科技重点研发计划1项)和北京市科委等研究课题。目前拥有科研经费万。   作为第一完成人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第二完成人获得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年荣获第二届国之名医.卓越建树奖。参加专著编写20部,并主编8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余篇。

推荐阅读

扫码查看往届回顾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komx.com/mbyhl/1051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