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医院消化科主任陆伦根说,肠中风其实应该称作缺血性肠病,常常发生于结肠,它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壁血流减少,导致局部结肠壁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从而引发缺血性损害,使肠壁发生营养障碍的一种综合病征。因病理过程类似于脑中风,而有肠中风之称。 血管病变是肠中风发病的元凶。人体肠道的血液供应来源于三支大血管: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当这些血管发生血栓或狭窄,导致血流缓慢时,就有可能引起肠道缺血缺氧,发生肠中风。 肠中风易患人群 那么,哪些人群容易得肠中风呢?陆伦根分析指出,肠中风往往会盯上那些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最常见的就是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其次,心肌梗死、感染性心内膜炎、外伤骨折、长期卧床的病人也要警惕肠中风。此外,患有全身性血管病变,如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系统疾病的人,由于肠道小动脉受累,相应的肠管也容易由于血液供应不良而出现缺血性改变,引发肠中风。同时,长期口服避孕药、肠道及腹部恶性肿瘤、急性胰腺炎等也和肠中风有一定关联。 肠中风征兆 在肠中风发作前,人体可能会有一些征兆,比如饭后常有持续一两个小时的饱胀感,上腹不适或隐隐作痛,脂肪摄入过多或饱餐后症状会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这些情况如果反复发生,甚至迁延数月,建议去消化科查一查。若感到下腹突然疼痛,随后出现腹泻和便鲜血,并伴有大汗淋漓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如何防肠中风 要想远离肠中风,就要做到以下注意事项: 一要保护好血管。肠中风的发生和血管壁受损或老化关系密切。因此保护好血管,非常重要。平时要做到膳食合理,少吃动物性脂肪,不暴饮暴食,戒烟少酒,保持运动,控制体重。 二要积极治疗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房颤等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也是肠中风最危险的因素。这些慢性病都需要坚持长期的治疗,经常检查血脂、血液流变等指标。 三要防治便秘。便秘、咳嗽时会导致腹压的增加,有可能引发血栓脱落堵塞血管,形成肠中风。建议老年人便秘时不要过度用力解便,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类的食物,以及香蕉、猕猴桃等水果。平时要忌烟酒及冷硬食物,糯米等黏性高、稠度大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健康代谢 菊粉 平衡菌群双向调节肠道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菊粉”信息,贵阳治疗白癜风北方乌发口服液能不能治脸部白癜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