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大动脉炎累及冠脉越来越常见,是介入治疗?搭桥?还是免疫治疗?医院田新利医师为我们带来这样一则病例,重点讨论治疗策略的问题,欢迎大家发表意见,一起讨论。 病史24岁女性,因发作性胸痛2月,加重3天于年4月30日入院。 现病史 患者2月前搬重物时出现剑突下绞痛,休息10分钟缓解,之后间断发作,未在意。入院前3天前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持续不缓解,医院,行主动脉及冠状动脉CTA检查示:升主动脉、主动脉、降主动脉及其分支未见明显狭窄,冠状动脉左主干(LM)及左前降支(LAD)开口严重狭窄,右冠状动脉(RCA)开口严重狭窄(图1)(图2)(图3),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 图1 图2:LCX 图3:RCA和LAD 既往史 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个人史及家族史 无特殊嗜好,无特殊家族病史。 体格检查查体:体温36.2℃,脉搏68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90/64mmHg。神清语利,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无扩大,心律齐,心率68次/分,未闻杂音,肝脾未触及,双下肢不肿,周围血管杂音(-)。 实验室检查TnI、CK-MB、Myo:(-),NT-proBNP51pg/ml。TC4.44,TG:0.85,HDL-C1.00,LDL-C3.19,Glu3.60,K3.93mmol/l,SCr57umol/l,C-反应蛋白37.3mg/l,血沉mm/h,补体C32.04g/l,补体C40.51g/l。 抗可溶性抗原(ENA)抗体11项(-),ANCA-IgG、PG3-ANCA、MPO-ANCA、AECA(-)。(医院) 辅助检查心电图 入院心电图如(图4)(年5月1日)。 图4 发作心绞痛心电图(图5)(年5月3日)。 图5 胸片 心肺膈未见明显病变。 超声心动图 床旁超声所见:心脏各房室腔大小正常,主动脉和肺动脉内径正常,室壁厚度和运动幅度正常,各瓣膜形态和活动未见异常,CDFI未见异常血流,心包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前心包0.3㎝,后心包0.6㎝。提示:心包少量积液,左室收缩功能正常。 冠脉造影 (视频1)(视频2)(视频3)(视频4)(视频5)(视频6)(年5月5日)。 视频1 视频2 视频3 视频4 视频5 视频6 诊断入院诊断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不稳定性心绞痛 大动脉炎? 诊疗经过本例特点 24岁年轻女性,无任何危险因素,符合大动脉炎的流行病学特点,主动脉及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均提示符合大动脉炎累冠脉的病理解剖特点,为Ⅰ型冠脉损伤。实验室检查包括C-反应蛋白37.3mg/l、血沉mm/h、补体C32.04g/l、补体C42.04g/l均增高,患者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的心绞痛,根据Kerr标准,考虑大动脉炎活动期。 策略分析 分析病情,虽然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考虑到患者处于大动脉炎活动期,炎症反应未很好控制,所以,首先给予患者积极抗炎,院内强化激素治疗,同时强化抗血栓、抗心肌缺血治疗,暂不予外科搭桥和内科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医院会诊诊断明确,急性冠脉综合征,系统性血管炎,冠状动脉炎。ACS药物治疗: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及地尔硫?;冠状动脉炎药物治疗:强的松、环磷酰胺。药物治疗2周后患者病情平稳出院,建议其出院后继续激素及环磷酰胺治疗。 病情变化 患者出院后激素规律治疗,环磷酰胺服用数日后因担心副作用,自行停药。3周后(年6月10日)再发胸痛住院,此次心绞痛症状较前次加重,心电图如(图6)(图7)(图8),次数增多,强化药物治疗不能缓解,病情危及生命,所以,紧急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图6 图7 图8 考虑到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改变主要提示为LM病变,故术中对L-LAD近段置入1枚支架,未干预RCA开口病变(视频7)(视频8)(视频9)(视频10)(视频11)(视频12)(视频13)(视频14)(视频15)(视频16)(视频17)。术后患者未再发心绞痛,建议患者继续强化激素、环磷酰胺及冠心病抗血小板、抗缺血、他汀等治疗。 视频7 视频8 视频9 视频10 视频11 视频12 视频13 视频14 视频15 视频16 视频17 术后情况 1年后(年4月29日)随访,再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RCA狭窄未加重,LM和LAD支架内血流TIMI3级,无明显狭窄(视频18)(视频19)。 视频18 视频19 服药:冠心病药物: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及阿托伐他汀、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及地尔硫?;冠状动脉炎药物:强的松、环磷酰胺。 讨论 本例讨论重点 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无论是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还是外科搭桥,手术时机是非常重要的,应尽量避免在炎症急性期进行,手术时机以非活动期为宜。然而对于有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无论炎症是否处于急性期,都应及早进行血运重建,因冠状动脉病变重,如不及时治疗死亡风险高,故即使处于活动期也要考虑尽早手术,术后继续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控制炎症。 现场讨论 史冬梅(首都医科医院):此类病例我们遇到很多,不能完全归为大动脉炎,可能归为免疫系统疾病更合适一些,因为涉及到的疾病较多,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大动脉炎以及妊娠期妇女孕-雌激素交替改变血管弹性免疫反应。这种免疫反应病变结构是开口是一个骤减狭窄,然后均匀变细,左冠右冠都是。我们处理完左冠再狭窄率高于右冠,我同意很多专家的意见,其实不适合行介入治疗。不管免疫值高不高,是不是活动期,置入支架后再狭窄率都比较高。这个再狭窄考虑为绝对增生?我个人倾向于炎性反应。有个例报道外科搭桥效果较好,可能跟搭桥技术有关,血管桥再通率比较低,只有10%~20%。因此,不论是内科介入,还是外科搭桥后,不管免疫值高不高,都需要靠免疫治疗,一直服用免疫力制剂。目前没有随访,也没有关于药物球囊对于这类患者是否有效的证据。 彭建军(首都医科大医院):考虑病变特殊,搭桥可能应该是首选,静脉桥比动脉更好一些,因为动脉的炎症可能更多一些。如果选择介入治疗,可能支架不太合适,因为会加重炎症。一般推荐球囊扩张,对于左主干开口部位,药物球囊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吴炜(医院):对于系统性血管炎,激素只是在开始1~2个月快速起效的,而环磷酰胺是真正起效的药物。由于该患者处于育龄期,只是用了激素,以后环磷酰胺就停用了。 陈晖(首都医科医院):我们中心总结了有二三十例,也是已经投稿了,但是我觉得该病例有两个是比较特殊的地方。①病变位于开口部位,处理起来比较困难;②免疫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药,需要长期使用。如果能长期坚持,介入治疗可能效果会比较好;如果不能长期坚持,则需要考虑选择其他治疗策略。 王斌(医院):①对于本例患者,这种情况往往是一个炎症反应过程,我认为可以选择药物球囊扩张,因为有右冠提供比较好的保护,急性闭塞的可能性比较小;②可以使用药物球囊反复扩张,如果置入支架不合适,以后不适合再置入支架了。当然,结合风湿免疫治疗才是最好的方法。 医师简介田新利,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年毕业于解放军医学院(医院),获心血管内科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年完成医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学术任职:美国心脏病学院(ACC)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冠心病、先心病介入治疗以及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疾病的诊治。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策划编辑郭淑娟┆美编柴明霞┆制版郭文强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浙江治疗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