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知识普及脑卒中简介脑卒中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脑卒中高危人群为发病前曾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脑供血不足、脑血管变异。脑卒中分类: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据国际医学部调查研究,87%的脑卒中患者是缺血性脑卒中,13%是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叫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

(2)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①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

②脑栓塞,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

出血性脑卒中,就是脑血管破裂,血液流到脑组织内部或脑组织周围。可以分为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比较重,很多患者有可能治疗无效,最终死亡。

脑卒中前兆:(1)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2)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3)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4)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5)与平时不同的头痛。(6)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7)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8)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9)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10)整天昏昏欲睡,处于嗜睡状态。(11)一侧或某一侧肢体不自主地抽动。(12)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

脑卒中危险因素

不可控危险因素:

1.年龄脑卒中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呈指数上升。

2.性别脑卒中的发病率男性略高于女性。

3.种族中国人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欧美人群。

4.家族史有研究显示脑血管病患者父母死于脑血管病的比对照组高4倍。

可控危险因素:

1.高血压高血压是一个公认的、重要的因素。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几率比血压正常者高13-24倍。

2.心脏病有心脏疾病的人发生脑卒中的概率都要比无心脏病的人高2倍以上。

3.糖尿病北美与欧洲的研究显示糖尿病是脑卒中(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愈频繁,卒中风险愈高。

5.吸烟、酗酒脑卒中风险与吸烟的量及持续时间相关,酗酒者的脑卒中发病率是一般人的4-5倍。

6.高脂血症目前认为高脂血症加速脑动脉硬化进程,但并没研究证实高脂血症与脑卒中有密切关联。

7.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8.体力活动减少、不良饮食习惯、肥胖、滥用药物、感染、血液病、高血粘度等也与脑卒中有关。

脑卒中危害:1、中枢性瘫痪:中枢性瘫痪,又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称痉挛性瘫痪、硬瘫。是由于大脑皮层运动区锥体细胞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锥体束受损而产生。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失去了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调控作用,使脊髓的反射功能释放,产生随意运动减弱或消失。2、麻木:患侧肢体,尤其是肢体的末端、如手指或脚趾、或偏瘫侧的面颊部皮肤有蚁爬感觉,或有针刺感,或表现为刺激反应迟钝。3、嘴歪眼斜:一侧眼袋以下的面肌瘫痪。表现为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口角歪向健侧,流口水,说话时更为明显。4、周围性瘫痪:又称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称弛缓性瘫痪、软瘫。是因脊髓前角细胞及脑干运动神经核,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脊骸前根、脊神经、颅神经受损害产生的瘫痪。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受损,使其所支配的肌肉得不到应有的冲动兴奋,临床上表现为肌张力降低,反射减弱或消失,伴肌肉萎缩。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的难治性疾病,祖国医学将其列为“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之首,存在着明显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据统计中国每年发生脑卒中病人达万。发病率高达/10万。现幸存中风病人万,其中万病人不同程度丧失劳动力和生活不能自理,致残率高达75%,中国每年脑卒中病人死亡万。已得过脑中风的患者,还易再复发,每复发一次,加重一次。伴随大脑功能障碍,造成语言、行为等功能缺陷或丧失,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卒中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脑卒中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之高,一旦发生脑卒中很难逆转。预防脑卒中,聚康在行动,积极加入聚康,给您一个意想不到的健康!







































白癜风治疗去哪家医院
北京白癜风的价格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komx.com/mbyzl/349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