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记: 这篇文章是十六年前的随笔,今晚刚到家,不想提笔了,想睡觉。 6床,男孩,10个月,因“发烧四天",门诊以“上感,发热待诊"收入院。医院治疗了四天,效果不佳,跑到我院。对于这些常见病,主治医生司空见惯, 治疗方案了如指掌。我印象最深的是:孩子医院怎么怎么不好,说妇儿儿科怎么怎么好。心想,表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主,不好惹。 果不然,第二天孩子体温仍然持续高烧,孩子妈就沉不住气了:今天打了五个吊瓶了,怎么还不管用?絮絮叨叨埋怨了半天。当然,体温仍然降不下来,当班大夫也被她埋怨得不耐烦了,医院,毕竟高烧五天了。 这种情况换作平时,除了物理降温,一般不做特殊处理。因为,高热期,孩子必须经历的“痛",此时正是免疫力和病毒细菌斗争最激烈的时候。然而大多数家长都有这种想法:恨不得快把烧退下来,只要不发烧,一切万事大吉,于是就有了“神医"的出现,灌肠一次就药到病除的“神诊所"的传说。 大剂量的激素灌入直肠,黏膜很快吸收,体温不降才怪。然而正是这种急功近利的降温方式,迎合了大多数家长浮躁的心理。直肠灌肠降温后遗症是致命的:特异性病毒感染的白血病,潜在的心肌损坏都为将来埋下不定时炸弹。 然而家属不懂这些,只追求短期效果。就像家长只顾看孩子的学习成绩一样,往往忽略了孩子成长中最关键的东西:培养乐观向上不抱怨抗压能力强的好心态。 刚才扯远了,回到正题。 6床家属开始撒泼了,但医院。值班医生w大夫没辙了,迫不得已使出最后一招:3mg地塞米松静推。 终于用上了激素。吴大夫本不想用的,作为一个有医德的大夫,真被逼上梁山了。 激素不能随随随便用,儿科医生的准则,除非必须用,比如过敏性疾病。 见怪不怪,也许体温该降了。激素用上一个多小时,孩子的体温降下来了。 用上激素后第二天,孩子再没发烧。五天后痊愈出院。 出院那天,她对5床家属说:医院太黑了,为了赚钱让孩子多住上几天。要不是我发大火,他们还不给好药降温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komx.com/mbyzl/1167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