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中国心脑健康」可快速   年起,国家卫生计生医院开展中国卒中中心建设工作以来,现已建成家卒中中心单位(含建设单位)。各单位能按照高级卒中中心建设标准积极组织开展工作。脑防委办公室现分享部分优秀高级卒中中心的总结建设经验,供大家学习探讨。

医院作为我国首批高级卒中中心之一,谨遵国家卫计委脑防委办公室各项要求指示,积极建设和完善我院卒中中心。我院采用多学科协同作战的卒中中心诊疗模式,组建高效诊治团队,于年5月成立了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中心在杨弋副院长的带领下,始终坚持“团结、高效、创新、协作”的精神,不断精进诊疗流程,规范各项操作,不断提高脑血管疾病防治能力,力争打造医疗、教育、科研全方位发展的脑血管病综合诊治创新平台。在此基础上,完善区域协作医疗体系,致力于促进吉林省脑血管病防治事业整体发展。1、卒中中心组织整合模式

  吉大一院脑血管病中心采用组合型卒中中心模式,组织架构完整,秉承团队合作原则,多科合作的模式,整合了神经内科、神经血管外科、神经介入、头颈部血管超声、神经康复、影像科、急诊科、心血管科及内分泌科等多个学科的优势临床资源。中心配备床位张,其中神经重症病区有32张病床,每月出院卒中患者约人。中心开展规范化急诊溶栓治疗、标准化内科治疗、个体化介入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治疗、颅内血管搭桥以及头颈血管超声诊断技术等特色诊疗服务。医院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医院主导下的多科室有效联动机制;为每一位就诊患者提供最优个体化卒中救治方案,最终提高卒中急性期全流程整体救治水平。

2、绿色通道建设情况

  绿色通道流程是否顺畅统筹,对于脑卒中救治的成功率至关重要。自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建立后对急诊溶栓绿色通道先后进行了3次改造升级。绿色通道急诊救治涉及急诊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放射线、急诊检验、住院处、收款处、后勤、病人服务中心、急救中心等科室的多学科协作。在硬件方面,急诊影像引进了包括CT灌注和CTA在内的多模式CT检查,在最短时间内最大程度上对患者的脑灌注和脑血流进行准确评估,另配备了可称重的专用溶栓移动床和专用溶栓药箱,为溶栓治疗的精确、顺利进行保驾护航;在人员配备中,急诊绿色通道流程增添专职24小时值班一线护士和急诊动脉值班人员,使绿色通道运转更加流畅,对进一步缩短DNT起到了关键作用(从再次改进前的平均65分钟缩减到54分钟)。极大提升了急诊救治能力,真正做到全方位、一站式解决脑血管病患者的医疗救治需求,大大缩短了患者的就医时间。

3、院前、院中、院后的救治体系的完善

  脑血管病中心建设秉承团队合作原则,对于脑卒中的患者涵盖了院前、院中和院后救治的完整体系。

  院前转运包括与“”联动,急救中心医务人员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准确识别并确认时间窗,医院急诊其估计到达时间及患者基本信息,为院内流程的提前启动做出前期准备。

  院中救治体系涉及到:(1)超急性期治疗,包括溶栓绿色通道、溶栓小组全程跟踪负责、急诊溶栓、24小时多模式影像支持、急诊检验、评估后24小时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2)院内脑血管病规范化救治:卒中单元医生三级查房负责制、吞咽功能及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及干预、早期康复指导、早期营养评估、专业护理队伍的指导。

  院后救治即恢复期治疗:包括规范化康复支持、随访团队长期随访、脑血管病专科门诊随诊、双向转诊及远程会诊。各环节始终保持预先通知、同时进行、无缝衔接、及时互联互通的一条龙团队协作。此外对高危人群及出院患者定期组织宣教及社区义诊活动,把卒中中心的影响力和作用从院内延伸到院外,从疾病的救治延伸到防控。

4、特色技术专长

(1)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救治

  吉大一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救治平台包括导管室、多模式CT、溶栓病房及影像处理中心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有效整合,使全部溶栓/取栓流程均在同一片急诊区域中完成;24小时值班人员(包括溶栓一线、二线,急诊取栓一线、二线及绿色通道护士)的齐备使流程的顺利进行得到了保障;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也大大缩短了入院后到溶栓前的这部分时间,目前,78%的患者DNT能够达到国家要求(60min),15年全年急诊救治患者人数达到了人次。

(2)精准内科治疗及二级预防

  卒中单元病区以细致全面的精准医疗为理念,对于卒中单元收治的每位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综合评分,立足循证,统一规范,对所有患者进行吞咽功能、静脉血栓风险评估,在个体化的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备康复、营养指导,并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有专门的脑卒中随访中心和脑血管病专诊,出院后对患者规律随访,长期指导患者及家属进行脑血管病二级预防。

(3)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

  医院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心成立于年,始终坚守追求卓越的信念,开展动脉溶栓、脑血管造影、急诊支架、急诊取栓以及择期支架等治疗项目,从年开展介入治疗项目至年,共完成DSA造影手术余例,各类颅内外支架手术0余例。

(4)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年,神经血管外科共完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42例,无死亡及病残病例。中心于年8医院共同承办由国家卫计委主办的首届“颈内动脉内膜剥脱讲习班”,学习班得到国内及省内同道的一致认可。

(5)头颈血管超声诊断

  头颈血管超声诊断中心立足于头颈部血管疾病的诊断,配备“自主开发”超声工作站系统,每年检查患者近7万人次,除了对颅脑与颈部动脉的狭窄及闭塞性病变进行常规诊断,还能较准确地诊断大动脉炎、动静脉畸形、血管夹层、烟雾病、放疗后血管损伤等相对少见血管病变,并开展包括微栓子监测、斑块造影、颈部静脉超声、术中超声、脑血流监测等多项超声诊断新技术,以上各项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5、建设成效(年的数据)

  过去的一年在杨弋副院长带领下,吉大一院脑血管病中心不断精进诊疗技术,优化就诊流程,升级救治平台,完善队伍建设,取得了不俗战绩。在脑卒中超急性期治疗方面,全年急诊绿色通道行溶栓治疗例,DNT平均54分钟,已达国家要求(60min),DNT小于60min比例上升到78%,急诊取栓18例,桥接治疗更加快速有效;缺血性卒中介入治疗方面,全脑血管造影总数例,支架患者例;神经血管外科手术治疗方面:全年手术例数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42例,颞浅动脉搭桥术16例。

  以中心为基础,杨弋副院长设计构建覆盖全省29个市县地区53家医院、纵跨全省的脑卒中医疗协作网络。于年8月30日,成立吉林省脑卒中防治联盟,带动各地区联盟单位的积极性,通过各联盟单位群策群力,全面开展年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工作,圆满完成了人次的筛查工作,改进了我省脑卒中防治工作运行模式,提升了整体脑血管病防治水平。

  吉大一院脑血管病中心医院的优势,用科研指导并服务临床。在脑血管病脑血流自动调节相关研究方面及缺血性卒中影像学方面取得了大量有影响力的成果并付诸发表,同时承担十余项省部级课题。去年新发表相关SCI论文10余篇,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

欢迎转载,请标明出处









































白癜风能根治好吗
成都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komx.com/mbyyy/132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