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四逆汤 《伤寒论》。 茯苓六两(18克),人参一两(3克),附子一枚(3克),甘草二两(炙)(6克),干姜一两半(4.5克)。 水煎二次兑匀,分二次温服。 发汗、下后,病仍不解,烦躁者。 汗、下后,心肾之精液两虚,以致病仍不解,阴阳水火离隔而烦躁。烦是阳不得遇阴,躁是阴不得遇阳。茯苓、人参助心以止阳烦,四逆补肾脏以定阴躁。 1、尿频 尿频,多由下焦湿热引起。此处所指,是由于阴阳两伤所致。症见尿频,夜达数十次,色白量少,无尿痛、尿赤,小腹不胀,脉沉迟无力者,可用本方以补阴阳。阴阳得补,小便自调,尿频即愈。 2、无脉症 无脉症属现代医学周围血管疾病,常由多发性大动脉炎所引起。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结核病、风湿病等有关。祖国医学认为,是由气血紊乱所致。此处所指是因惊恐伤及心肾,心主血脉,肾主精,惊则伤心,恐则伤肾,清血被伤,气无由所生,不能充于血脉,故产生无脉症。症见昏迷不醒,四肢冰凉,颜面苍白,两上肢寸关尺脉全无。治疗时,用本方以补心肾之阴阳,阴阳得补,气血得充,其脉自复。 3、失眠 失眠可由多种疾病引起。若症见失眠无梦,伴有疲乏无力、舌淡苔薄白、脉虚弱者,可用本方补益心肾。心肾相交,失眠自愈。 病案举侧 王某,男,23岁,通渭县人,农民。年9月12日初诊。 患者于清晨掏大粪时,见有人上吊于厕所内,立即被吓“死”于地。当时患者四肢冰凉,面色发青,呼吸微弱,脉摸不到。当地老中医认为无脉为不治之症,不予用药。余思良久,认为患者因惊恐所得,惊则伤心,恐则伤肾,而心主血脉,致使心肾不交而无脉。 方用本方以救急:附片3克,甘草(炙)6克,干姜4.5克,党参3克,茯苓18克。水煎分二次服。二剂。 二诊:患者服二剂后,神志清醒,四肢转温,脉已出。但又出现腹泻、失眠二症,此为心肾病及肝所致,又用乌梅汤二剂。 三诊:患者服上药后腹泻止,舌苔转黄,心中懊,又用栀子豉汤一剂,病告痊愈。 体会:该患者无脉,四肢冰凉,本宜用四逆汤治疗。但患者因惊吓所得,而伤及心肾。本方是仲景为汗、下后心肾两伤而设。该患者也属心肾病变,故用之一取四逆之意,一取交通心肾之意。 图书信息图书名称:古方新用:临床一通百通的奥秘 图书作者:权依经编著 出版公司: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年7月 图书简介本书是兰州大学医学院中医学教授权依经根据其父亲——兰州名老中医权东园50多年医疗生涯中运用古方30余年的宝贵实践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共选编古方近百首、治疗病证余种、病案举例60余例,按脏腑经络表里、由上而下的次序编写,对中医,临床有比较切实的指导作用。本书适合临床中医师、在校中医专业学生参考学习。 版权申明以上文章来源搜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感谢原作者辛苦劳动,如果侵权请告知,将下架处理。请勿用作商务用途。 关于本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komx.com/mbyyy/102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