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肾实质病变或肾动脉病变而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 高血压是肾脏病的常见症状,又是加重肾脏损害的重要因素。 肾脏是血压的控制及调节中心,因此,伴随着肾脏病的发生,通常也会有高血压的症状。 特别是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肾动脉硬化等常伴有高血压的发生。 肾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约占成人高血压的10%。 临床上可分为肾实质性高血压和肾血管性高血压两大类,一般以前者为多见。一般临床上主要见以下几种病变。 1.高血压性肾病 高血压性肾病是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良性小动脉肾硬化(又称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和恶性小动脉肾硬化并伴有相应临床表现的疾病。 先有高血压,后出现肾病。 多有常年高血压病史,肾小管的损害多早于肾小球,夜尿增多,尿浓缩功能减退,尿改变较轻,有轻度的蛋白尿,可有镜下血尿及管型,常有高血压的其他靶器官并发症。 高血压可导致动脉硬化,其中不只是心脏和脑动脉硬化,肾脏的细小动脉也可能发生硬化,导致肾脏的血流量减少,使肾功能进行性下降。 原发性高血压多与遗传有关,占80%,发病年龄较迟,约40岁以后发生,有高血压家族史,如果血压不能很好控制,若干年后就会损害肾脏,影响肾功能。 2.肾实质性高血压 由肾脏单侧或双侧肾实质所引起的高血压,统称为肾实质性高血压。 先有肾脏病(水肿、蛋白尿),同时或以后出现高血压。 肾实质性高血压通常由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慢性肾盂肾炎、肾结石、肾肿瘤以及遗传性、先天性肾脏病等肾实质性损害引起,其发生率与肾小球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尿毒症期高血压的发生率可高达80%以上。 3.肾血管性高血压 肾动脉狭窄导致肾缺血引起的高血压,称肾血管性高血压。 即肾脏没有异常,但因为长期动脉硬化导致肾动脉狭窄,进而导致肾供血不足可引起高血压。 肾血管性高血压由肾动脉本身的病变或受压引起,在儿童多由先天性肾动脉畸形所致,青少年常由肾动脉纤维组织增生、大动脉炎引起,50岁以上的患者,则以肾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 其特点:好发于30岁之前或50岁之后;高血压可急剧恶化;舒张压升高明显,降压效果差,听诊在上腹可听到血管杂音;单侧肾动脉狭窄者X线或B超显示双肾大小不一,显影密度有差别,肾动脉造影可见肾血管狭窄。 早期进行血管成形术修复已狭窄的肾动脉,此类高血压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肾脏病人就医时应注意检查血压,血压升高常是病情加重的表现。另一方面,高血压病人应注意检查尿,注意是否因肾脏病引起的高血压。 赞赏 长按白殿疯病是什么样的白癜风症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