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杰辰,我校届校友,医院党委委员、大内科主任、神经内科主任,辽宁省医学会神经科分会委员,辽宁省细胞生物学会神经免疫专业副主任委员,丹东市医学会神经科分会主任委员,辽宁省司法鉴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委员,辽宁省高级职称评委等。在国家级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先后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辽宁省三八红旗手、辽宁省精神文明标兵、丹东市首届十大名医、丹东市首届及第二届自然学科带头人、丹东市人民好医生、元宝区优秀人大代表、丹东市卫生局颁发的新技术应用三等奖等荣誉。《丹东日报》对我校这位优秀校友做了报道。 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照在病房里暖洋洋的。早8点半,神经内科主任孔杰辰准时走进病房开始查房。“张大爷您今天感觉怎么样?”张大爷乐呵呵地回答:“孔主任,一天比一天好,今天能自己下地走路了。”这位患脑血栓右侧肢体偏瘫的张医院时怕自己卧床拖累儿女,痛不欲生。在孔主任的心理、药物及康复等方面综合治疗下,病情一天天好起来,现在能自己站立行走,心理甭提多高兴了。他逢人就说,孔主任不愧为丹东首届名医,医德医术都是一流的。 随后,记者跟随孔杰辰主任查房,她每到一个病房都会热情地询问患者康复情况,真诚的眼神、和蔼的笑容、严谨的态度,让患者倍感亲切。医院神经科的病房里,找不到一张空床,病房及抢救室里住满了神经科的疑难病人及危重病人,有多系统萎缩、运动神经元病、边缘性脑炎、脑动脉炎、肯尼迪病等疑难病;也有昏迷、脑梗死、脑出血、癫痫持续状态等危重病人,其中大部分病人是慕孔杰辰主任大名而来的。 1不知疲倦的“工作狂”在同事、亲友的眼里,今年53岁的孔杰辰和年轻时一样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工作狂”。从医30年来,孔杰辰几乎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已成了她的家常便饭。她总是耐心询问每一位患者的病情,仔细倾听他们的述说。“很多时候,就是在与患者细心的交流中,发现隐藏在疾病背后的‘蛛丝马迹’,从而发现引起疾病的‘元凶’,最终找到科学的治疗方法”。 因为对事业执着的热爱和对病人强烈的责任心,孔主任牺牲了太多亲情,对老人、对孩子、对丈夫,能给予他们的时间太少太少,为此她对她的亲人感到愧疚,但她对她的患者是问心无愧的。她的手机就像一个“警报器”,手机一响,无论身处哪里的她都会毫不犹豫医院跑。而这手机响起也毫无规律可循,有时是凌晨两三点,有时是节假日,有时在和朋友的聚会上,有时是在回家的路上……为了更好地了解每个患者的治疗情况,让患者的疑问得到及时满意答复。孔杰辰总是将她的手机号留给患者,哪怕是患者深夜打来咨询电话,她也会耐心地解答。她总说:“作为一名医生,能为患者排除和减轻痛苦,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2她身体力行,诠释大爱无疆作为医生,她把全身心的爱都献给了病人。作为科主任,她不仅自己这样做,还要求身边的医生护士也这样做。从每一个称呼开始,如一声大爷、大娘,一句老师、师傅,医院就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她时时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理解他们,帮助他们。 有一位六岁的癫痫孩子,父母下岗,家里很困难,孩子的病情反复发作,愣神、摔倒一天几十次,家长痛苦不堪。医院脑外科王志亮院长介绍孩子家长找到孔主任,孔主任经过仔细的检查,确诊为癫痫失神发作,考虑到孩子家庭困难,根据发作类型给予国产的丙戊酸钠口服,用每月20元钱的医疗费就使孩子的症状得到了控制,三年后停药也一直没有复发。孩子的家长很感动,领着孩子买了日常都不舍得给孩子吃的香蕉来感谢孔主任,孔主任看着孩子那天真可爱的面孔,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她把香蕉给了孩子,告诉他:“你吃吧,多吃些,多长个……”她觉得能够救治一个孩子,让一个家庭幸福是她最高兴的事儿,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她能站在母亲的角度上去理解他们。 一位大娘身患多种疾病,无儿无女,经常东拼西凑来住院,孔主任要求医生有同情心,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减少不必要的花销。因为孔主任及科室医护人员对她的同情和照顾,她每次不管哪里不舒服,即使主要疾病不是这个科室的,但凡能靠上点儿神经科的病,也要住到神经科来;一位路上捡来的患者没有家属,身上又脏又臭,她和科室医护人员不仅尽心救治,还帮助他搞个人卫生,并自掏腰包,帮助这位没有家属的患者买饭;一位患截瘫的患者痛不欲生,她一遍一遍去安慰…… 这样的事举不胜举。她把无限的爱都献给了她所热爱的患者。她以大医精诚,诠释大爱无疆。 3她时刻不忘肩负的社会责任身为丹东市医学会神经科分会主任委员,她每年都要组织多次市级神经科方面的学术会议,并且亲自讲课,医院教授授课,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提升了丹东市神经内科领域的整体水平。她经常到机关、学校、医院进行科普知识宣讲,如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睡眠障碍,心身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提高群众对常见病防治知识的认识。作为元宝区人大常委,她牢记使命,经常为老百姓的利益建策献言,曾获得元宝区政府颁发的优秀建议奖。她还经医院神经内科的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医院、医院、医院及医院同行主任及医生尊称为孔大姐。 4不懈努力的攀登者孔杰辰深知不断学习、不断拓展专业知识就意味着给患者多了一分生的机会。于是,从年起,北京协和院、医院、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心理研究所、第四军医大学睡眠研医院都留下了她学习的身影。这些经历为孔杰辰打下了更坚实理论基础,也使她迅速成为我市神经内科领域的领跑者。医院最重要的财富是医学人才,孔杰辰深谙此理,作为科主任,她注重年轻医生的培养,在科里人员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她仍选医院进修深造,及时掌握最先进的信息和技术。 在走出去学习的同时,孔杰辰在本科内每周组织两次以上、每次不少于半小时的业务学习,科室医生轮流讲课,在科室内形成了良好的业务学习氛围。同时,她还积极传帮带年轻医生,手把手向他们传授自己的经验体会。她重视知识的更新,每次外出交流归来,她总是毫无保留地将新知识与同事分享,学以致用,不断躬行,把理论转变为能力,使全科医生的水平迅速提升,医院前列。 现在的神经内科已拥有床位张,医护人员55人,医院最大的科室之一,并且科室已形成了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有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生5人,住院医生5人。 正是这个人才济济的神经内科,创下了我市神经内科史上的多个首例:在丹东地区率先开展了急性脑血管病超早期溶栓治疗;率先建立了急性脑血管病超早期康复治疗室;率先使用录像监测脑电图做睡眠诱发试验,对儿童良性癫痫、颞叶癫痫及难治性癫痫进行分类诊断,并给予相应正确的治疗;医院病房内开展了心身医学的诊断治疗。在脱髓鞘病、变性病、肌源性疾病、代谢性疾病、颅内肿瘤、遗传性神经病、睡眠障碍及焦虑抑郁状态等疑难杂病的诊断治疗方面处于丹东地区领先水平。孔杰辰本人曾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有三项技术获卫生局新技术应用三等奖,一项获市科技局立项。 就是在这种不断超越自我、敢为人先的精神下,孔杰辰在医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她先后被评为丹东市十大杰出青年、丹东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丹东市最佳服务明星、丹东市首届十大名医、丹东市首届自然学科带头人、丹东市首届十大健康教育专家、丹东市人民好医生、元宝区优秀人大代表、辽宁省三八红旗手、辽宁省精神文明标兵等荣誉称号,今年又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一个个头衔、一项项荣誉,见证了孔杰辰的不懈努力,她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展自己的思维理念、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向医学颠峰不懈努力着。 如今,无论走在路上,医院的电梯上,经常会有人热情地迎上前跟她打招呼。有的说,“孔主任,我爸的脑梗是10年前你给治好的。”;有的说,“我是你的患者,是你把我的发作性舞蹈手足徐动症病给诊断出来并给治好了。”……每当这时,她就感觉特别满足,患者的康复、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就是对她最大的回报,虽然她已记不清患者叫什么名字了……如今,孔杰辰更忙了,但她感到很充实、很快乐。“被患者及同行需要是我最大的幸福!”孔杰辰说。 文/修成鹏单晓颖 转自《丹东日报》 白癜风能好么北京专科治疗白癜风的医院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komx.com/mbyhl/328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