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一年当中最冷的季节,尤其是四季分明的地区更能明显感觉到,出行的人群已经褪去秋装,改成了厚厚的冬装。但有些人冬天比其它人更怕冷,虽然衣服是添了一件又一件,但是仍然挡不住寒意来袭。 冬天手脚冰凉怎么办呢?本期,我们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吴英为大家支招。 吴英 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云南省中医药学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中西医结合救治急危重症 怕冷是由人的年龄和体质决定的! 在冬季,怕冷的不仅有体寒的女人,还有老人、孕妇等人群。一般而言,他们的保暖工作要比常人做得更好,才能防止体温过低而造成的身体不适。 那么, 除了这些人群外,还有哪些人更容易怕冷?为什么他们那么怕冷呢? 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吴英来告诉你: 怕冷人群 1孕妇 孕妇体内的激素处于亢进状态,基础代谢率增加,所以容易出现热、冷、心烦等现象。 孕妇怕冷,主要是在怀孕初期(怀孕1-3个月),腹中胎盘还处于发育开始阶段,准妈们的体温保持在较高水平,所以才会有怕冷的情况出现。等到经过了怀孕初期,胎盘逐渐发育完成,孕妈的体温也会趋于正常,怕冷的情况才会有所缓解。当然,这也是因人而异,有的孕妇就不是很怕冷。 怕冷人群 2 婴幼儿 有的孩子冬天特别怕冷,父母以为是正常现象,其实并不正常。 宝宝怕冷,可能是缺铁所致。在冬天,缺铁的宝宝会比健康的宝宝更怕冷,更容易感冒和生病。 人体产热来源于营养物质的“燃烧”,它是一种生物氧化。这种氧化最需要的是氧,而体内最主要的氧气“搬运工”是含铁血红蛋白,一旦缺铁,营养物质的难以持续燃烧,身体便会感觉到冷。 新生儿体内的铁来自母体,量很有限,仅够出生后四五个月使用,体内的铁含量跟宝宝的胎龄成正比,胎龄越长,体内的铁就越多,早产儿更要特别注意铁的补充。 怕冷人群 3 经期女性 一到经期,腹部就有受寒的感觉,经痛严重,一受寒会更严重,但是保暖会觉得舒服一点。经期通常都迟来,经期常会持续七天以上,经血暗红色,会夹杂像猪肝色般的血块流出。 女性在经期、孕期和产期等特殊生理时期,由于体虚,更容易引起手脚冰凉。如果不及时加以预防,会导致精神不佳、身体畏寒。长期手脚冰凉在冬季还可能导致手脚冻伤。 怕冷人群 4 老年人 老年人怕冷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天气冷。 人到老年,激素水平降低,身体代谢减慢,产热量减少,会感到怕冷。 患有缺铁性贫血,因血液里的血红蛋白减少,携带氧的能力下降,使组织中的能量代谢发生障碍,产热量不足,会使人感到异常寒冷。 患有甲状腺功能低下的人,会格外怕冷。这是因为甲状腺素有加速代谢、释放能量的作用,并能促使皮肤等外周组识器官血液循环加快,增加热量。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人体产热不足,当然会格外怕冷。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手脚冰凉? ○ 1、循环障碍 如心脏衰弱,无法使血液供应到身体末梢部位。 ○ 2、贫血 循环血量不足或血红素和红血球偏低。 ○ 3、人体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减弱 使得手脚特别是指尖部分血液循环不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末梢循环不良”。 中医认为,手脚冰凉是一种“闭症”,所谓“闭”即是不通,受到天气转凉或身体受凉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肝脉受寒,肝脏的造血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肾脏阳气不足,肢体冷凉,手脚发红或发白,甚至出现疼痛的感觉。 ○ 4、疾病 如雷诺病和多发性大动脉炎,多发生于青年女性。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则多发生于中年男性。 此外,精神压力过大、心理过分敏感、平时过度操心、时常心神不安的人也是手足寒症的高发人群。 如果是疾病原因引起的,自然需要先治疗疾病。对于非疾病原因的手脚冰凉,要从日常生活各方面来着手,如运动、食疗、吃药膳、泡澡、按摩等等。 循环障碍、贫血、血管收缩、疾病等都是导致手脚冰凉的原因,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吴英教你几招让你有效抵抗寒冷: 有效抵抗寒冷 ○ 注意保暖:要特别注意腿、脚的保暖,如果下肢保暖做得好,全身都会觉得暖和。 ○ 不要穿太紧的衣服:因为衣服过紧会阻碍血液循环。 按摩阳池穴、涌泉穴、劳宫穴,拍打肾俞穴都有一定的暖身作用。 ○ 泡脚:晚上睡觉前,记得泡脚,脚热了更容易入睡。 有条件泡澡时,可以在热水中加入生姜或甘菊、肉桂、迷迭香等精油、辣椒入浴剂等,皆可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暖和起来。 ○ 加强运动:一早起来做做运动,让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一整天都会充满活力,不容易发冷。简单的爬楼梯、原地跳跃等都有助于强化体温调节能力。 ○ 讲究饮食:多补充维生素E,多吃含烟酸的食物和B族维生素,能扩张末梢血管;多吃坚果、胡萝卜等温热性食物,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冰品或喝冷饮;适当吃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芥末等可促进血液循环。 ○ 必要时服用中药:中医有固定的处方来治疗手脚冰冷,如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四物汤、理中汤等。这些中药通常较适合虚寒体质的人。不过最好还是请中医师开药比较好。 这些食物可助热 肉类 以狗肉、羊肉、牛肉、鹿肉的御寒效果较好。它们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活血之效。吃这些肉可使阳虚之体代谢加快,内分泌功能增强,从而达到御寒作用。 根茎类 人怕冷与机体无机盐缺乏有关。藕、胡萝卜、百合、山芋、青菜、大白菜等含有丰富的无机盐,这类食物不妨与其他食品掺杂食用。 辛辣食物 辣椒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胡椒含胡椒碱。吃这些辛辣食物可以驱风散寒,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体温。 含碘食物 海带、紫菜、海盐、发菜、海蜇、蛤蜊、大白菜、菠菜、玉米等含碘食物可以促进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甲状腺激素具有生热效应,它能加速体内(除脑、腺、子宫外)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的氧化过程,增加产热,使基础代谢率增高,皮肤血液循环加强,抗冷御寒。 含铁高的食物 人体血液中缺铁也怕冷。特别是怕冷的妇女可有意识地增加含铁量高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菠菜、蛋黄等。 总之,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当讲“藏”。由于人体阳气闭藏后,人体新陈代谢相应较慢,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因此,冬季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养肾防寒”。 内容by吴英 图片by网络编辑by滇医通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本文由滇医通平台编辑原创,转载需获得授权! 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哪家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比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