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潮新闻 图为徐立新副主任医师(操作仪器者)援派泰顺期间参与疑难杂症会诊 基层,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突破口。长期以来,我省部分山区海岛县面临着医疗人员不足、能力不强的短板。 启动医疗卫生“山海”提升工程,“十四五”期间,把浙江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向“山”与“海”不断延伸。 这一被称为“双下沉、两提升”工作迭代升级版的民生工程,正给山区海岛县的医疗卫生机构带来哪些变化?为基层百姓释放哪些红利?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医师徐立新的亲历,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优质医疗资源向山城迈进的坚实步伐。 救治疑难杂症,心中更有底了 “医院医疗专家的坐镇,让我们服下定心丸。”医院超声科负责人谢海霞说,近年来,专家们手把手言传身教,之前很多不敢开展的诊疗项目,现在渐渐开展起来了。 昔日,医院受限于资源匮乏,面对复杂病例常感捉襟见肘,患者不得不远赴他方,寻求更为先进的医疗服务。如今,得益于广泛的援助与支持,医院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蜕变与飞跃。 不久前,41岁的王先生因突发呼吸困难、胸闷胸痛等危急症状,被紧急送入医院。他身形消瘦,经检测发现氧饱和度显著偏低,同时伴随明显的心脏杂音与肺部啰音,这些症状均指向了严重的健康问题。此前,王先生已在医院确诊为“心肌病伴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心脏衰竭”,尽管已接受药物治疗,但病情非但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呈现出恶化的趋势,心脏功能进一步衰竭,呼吸困难加剧。 医院与医院的医疗团队迅速集结,对王先生展开紧急救治行动。为精准诊断病情,他们特别邀请援派泰顺的超声医学领域的资深专家——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医师徐立新进行会诊。通过细致的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医疗团队揭示了王先生心脏内部的一系列复杂且严重的问题。综合其详尽的病史资料、全面的体格检查以及超声检查结果,医疗团队最终作出诊断:王先生罹患的是极为罕见的大动脉炎头臂动脉型,即主动脉弓综合征。 面对这一复杂病例,医院高度重视,迅速组织了多学科治疗(MDT)讨论,并邀请了医院风湿免疫科的林素仙专家团队协助。经过与患者家属的充分沟通,医疗团队为王先生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治疗方案。经过三个多月的精心治疗与护理,王先生的病情得到了显著改善,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明显好转,可以正常活动。复查结果显示,他的肺部水肿和感染基本恢复正常,心脏功能指标明显改善,肺动脉高压指标也消失了。 正是医院专家团队的深度融入,极大提升了医院的诊疗能力与服务质量。如今,面对昔日望而却步的疑难杂症,医院医护人员更加信心满满,诊疗手段更加游刃有余。 “沉浸式”结对帮带,携手攻克难题 每一次挑战与突破,都如同催化剂一般,加速着医院整体医疗实力的跃升。 李先生(化名),正值不惑之年,长期被“偏头痛”的阴霾笼罩。一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健康危机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左上肢莫名乏力,言语也变得含糊不清。磁共振检查显示,李先生罹患腔隙性脑梗塞,而其余详尽的辅助检查却未能揭示出更多明确的病因线索。尽医院,但这一病症的根源始终未能被彻底揭开。 不久前,李先生因头痛等症状,选择到家附近的医院。尽管常规超声心动图未能揭示异常,但徐立新凭借超过十年的临床经验与坚实的医学功底,敏锐地察觉到李先生的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心源性因素的蛛丝马迹。 为了揭开这一谜团,徐立新携手医院超声医学科的中坚力量——谢海霞、张利美、刘琦等主治医师,组建诊疗团队。他们决定采用更为先进的右心声学造影检查(即发泡试验),以期精准捕捉李先生心脏结构的微妙变化。 最终,李先生被确诊为卵圆孔未闭,并伴随有显著的右向左分流现象(分级达III级)。这一突破性发现,为李先生的后续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种沉浸式结对帮带,不仅让我们医生有机会跟城市的专家肩并肩,直接学习他们的高超医术和宝贵经验,在实战中快速成长。更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让我们提升了潜力,为山区患者带去更好的医疗服务!”谢海霞感叹。 合力开拓新技术,守护山区群众健康 为山区群众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不断突破技术壁垒是关键一环。 七旬的周先生,是一名长期尿毒症患者,六年前在医院成功完成内瘘手术,并持续在该院血透室接受透析治疗。近期,周先生反映血透过程中流量明显减少,并伴有内瘘侧手臂的疼痛和不适感。鉴于此,他前往医院超声科进行了针对性的内瘘超声检查。 徐立新详细询问了周先生的病史及当前症状,随后对他进行了全面检查。结果显示,周先生内瘘术后流出道的静脉出现了显著的狭窄状况,并伴有局部静脉血栓形成,这正是导致血透流量不足的直接原因。 得知这一紧急状况后,血透室的陈建凤主任与吴晓玲护士长迅速响应,依据超声科的精确诊断结果,为周先生量身定制了治疗与护理方案。经过及时有效的干预,周先生的血透流量得到了显著恢复,再次进行透析时,流量已回归正常水平,同时手臂的疼痛与不适感也明显缓解。 面对新技术、新项目的不断涌现,徐立新携手医院的医生积极创新,不仅在超声科内部深耕细作,精湛运用并发展超声技术,更积极将这份专业力量延伸至临床一线,致力于超声适宜技术的普及与推广。 在此之前,血透室的陈建凤主任与吴晓玲护士长敏锐地观察到,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血透相较于传统的盲穿方法,不仅显著提高了操作成功率,还有效降低了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然而,面对这一先进技术的应用,他们意识到科室在超声设备运用及专业知识方面尚存提升空间。 为此,徐立新精心准备了一系列培训课程,面向全科室的医生与护士,深入浅出地讲解超声基础知识,特别是针对内瘘超声的术前评估、术后监测以及并发症识别的关键要点,并组织了超声机器的实际操作演练。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培训,极大地提升了医护团队对超声技术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 徐立新的经历,成为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惠及偏远地区民众的一个缩影。 随着一批又一批援派医生的相继到来,泰顺这片土地上的医疗面貌正悄然发生着翻天覆地变化。这些来自不同地方、拥有不同专长的医疗专家,为泰顺群众带来了更多的健康保障。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komx.com/mbyfl/1505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