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皮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210112/8582670.html

中医药术语大赛

初赛试题及答案

博学求源绘新彩,厚德济世谱华章”中医药术语大赛初赛如期而至。卿卿帮大家把考试试题整理出来了,有兴趣的小伙伴们看过来!

(感谢扁鹊医学社、窦汉卿针灸医学社、中西医结合医学社协助出题。)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25分)

1.相傅之官是()

A.肝B.心C.脾D.肺

2(扁鹊学社).“胃之关”指的是()

A.贲门B.幽门C.膀胱D.大肠E.肾

3.“中寒”是指()

A.内寒

B.感受外寒

C.寒伤肌表,郁遏卫阳

D.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

4.舌赤糜烂,小便短赤或尿血多属()

A.心火下移小肠B.湿热蕴结膀胱

C.心肾阴虚D.心火亢盛

5.淡味药的功效是()

A.发散B.行气C.活血D.利水E.泻下

6.人的生长发育靠气的()

A.推动作用B.温煦作用

C.气化作用D.防御作用

7.(结合学社).巨幼红细胞贫血(大细胞贫血)是由于()

A.缺少铁

B.缺少铁和蛋白质

C.缺少维生素B12和叶酸

D.缺少促红细胞生成素

E.缺少雄激素

8.在肩关节外展中最重要的一对肌肉是:()

A.三角肌和肩胛下肌

B.三角肌和冈上肌

C.冈上肌和肩胛下肌

D.大圆肌和肩胛下肌

9.患者病中兼见口甜,多因()

A.脾胃气虚B.脾胃湿热

C.肝胆湿热D.肝胃郁热E.胃阴亏虚

10.患者恶寒发热,头身痛楚,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治疗应首选()

A.败毒散B.麻黄汤

C.小青龙汤D.大青龙汤E.九味羌活汤

11.小儿睡眠露睛,多由于()

A.脾胃虚衰B.津液不足

C.肝风内动D.肝经风热E.肾经耗竭

12.患者出现瞳仁散大,多属()

A.肾精耗竭B.动风先兆

C.津液亏耗D.肝经风热E.气血不足

13.(针灸学社).郄穴的概念为哪项()

A.气血流注的源泉

B.各经经气深聚的穴

C.肢端末梢的穴

D.脏腑原气经过留止的腧穴

E.经气最强的穴

14.太息的产生,多与()有关。

A.心火B.肝郁C.肾虚D.肺虚E.胃逆

15.(针灸学社).下列选项中属于腧穴的特殊作用的是()

A.复溜治疗多汗B.风池治疗头痛

C.内关治疗不寐D.合谷治疗耳聋

16.下列哪项不见于阴虚风动证?()

A.手足蠕动 B.角弓反张

C.眩晕D.舌红少津

17.治疗眼病、热病、神志病宜选用的经脉是()

A.手三阴经B.手三阳经

C.足三阴经D.足三阳经

18.下列关于颈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有椎体及椎弓

B.1-2颈椎无横突孔

C.棘突末端都分

D.第6颈椎棘突末端膨大成颈动脉结

E.第7颈椎又名隆椎

19.关于大唾液腺的正确描述是()

A.腮腺管位于颧弓下方,横过颊肌,穿过咬肌

B.腮腺管开口于上颌第二磨牙牙冠

C.舌下阜是舌下腺管的唯一开口

D.下颌下腺大管开口于舌下襞

E.腮腺为唾液腺中最大的一对

20.关于心脏表面标志正确的说法是()

A.冠状沟分隔左、右心房

B.界沟分隔心房、心室

C.室间沟深部为室间隔

D.心尖处有心尖切迹

E.冠状沟位于人体的冠状面上

21.肱骨外科颈骨折,最易损伤的神经是()

A.桡神经B.正中神经

C.尺神经D.腋神经E.肌皮神经

22.具燥湿健脾、祛风湿功效的药物是()

A.苍术B.独活C.厚朴D.薏苡仁E.藿香

23.醋柴胡的炮制作用是()

A.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B.抑制升浮之性,增强清肝退热截疟作用

C.增强止痛作用

D.缓和升散之性,增强疏肝止痛作用

E.以上都不是

24.下列哪项说明了麦门冬汤中配伍粳米、大枣、甘草的意义()

A.泻南补北B.滋水涵木

C.扶土抑木D.培土生金E.佐金平木

25(针灸学社).下列穴位主治错误的是()

A.丰隆化痰B.阳陵泉利湿

C.支沟治便秘D.大敦疗疝E.至阴转胎

等一下,答案马上出现

单项选择答案

1~5DEDAD

6~10ACBBB

11~15AABBA

16~20BDEEC

21~25DADDB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多选错选漏选均不给分)

1.(扁鹊学社).可用治血淋的药物是()

A、琥珀B、蒲黄C、茯苓

D、桑白皮E、小蓟

2.血液正常运行,必须以()为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A.心脏的正常搏动B.心气充沛

C.宗气充足D.脉道通利E.血液充盈

3.(扁鹊学社)气机失调主要包括()

A、气滞B、气逆C、气虚

D、气闭E、气脱

4.(扁鹊学社)若肝的疏泄不及,气机郁滞,则临床多出现()

A.胸胁胀满B.头目眩晕C.两乳胀痛

D.少腹胀满E.面红目赤

5.(结合学社)恶性高血压病时关于肾脏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性

B.发生坏死性细动脉炎

C.小动脉呈葱皮样改变

D.肾小球毛细血管丛节段性坏死

E.肾脏入球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

6.(结合学社)有关中性粒细胞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

B.细胞质中有嗜天青颗粒

C.能抑制过敏反应

D.可转化为巨噬细胞

E.具有杀菌作用

7.(结合学社)骨骼肌纤维的粗肌丝位于肌节的()

A.Z线B.I带C.M线D.A带E.H带

8.炮制方法中的火制包括()

A、炙法B、制霜C、煨法

D、烘焙E、水飞法

9.用补气法治疗大出血,其主要理论根据有以下哪几个方面()

A.气随血脱B.气能生血C.血为气母

D.气能摄血E.气能行血

10.(针灸学社)针灸治疗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A、治疗中风,取水沟穴,用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度

B、治疗腰部刺痛,取阿是穴,采用刺络拔罐法

C、治疗急性面瘫,取颊车、地仓,给予强刺激

D、治疗目赤肿痛,取太阳、耳尖,采用三棱针散刺

等一下,答案马上出现

多项选择答案

1、ABE2、BDE3、ABDE4、ACD5、BCDE

6、ABE7、CDE8、ACD9、BD10、CD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玉屏风散的功用____、____、____。

2.自汗,多见于____证;半身出汗常是____之先兆。

3.气陷证是____证的发展;因失其升举之能,故见。

4.(结合学社)毛细血管电镜下观察分为____、____、____三类。

5.(扁鹊学社)小肠者____,____,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____出焉。

6.(针灸学社)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是手三阳经____,足三阳经____。

7.我国现存最早的舌诊专著____,最早的脉诊专著是____。

8.患者头目眩晕,耳鸣耳聋,腰膝痠软,盗汗遗精,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应首选____。

等一下,答案马上出现

填空题答案

1、益气、固表、止汗

2、阳虚和气虚中风

3、气虚内脏下垂

4、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窦性毛细血管

5、受盛之官技巧

6、从手走头从头走足

7、《敖氏金镜伤寒录》《脉经》

8、六味地黄丸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盗汗:

2.腐苔:

3.脾不统血证:

4.白质:

5.梨状隐窝:

等一下,答案马上出现

名词解释答案:

1、盗汗:睡时汗出,醒后汗止,多见于阴虚证。

2、腐苔: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揩之易去。

3、脾不统血证:由于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而致血溢脉外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4、白质:神经纤维在中枢部集聚的部位,因髓鞘含类脂质、色泽白亮而得名,如脊髓白质。

5、梨状隐窝:在咽的喉部,喉的两侧和甲状软骨内面之间,粘膜下陷形成梨状隐窝。此部位是异物常易嵌顿停留的部分。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结合学社)何为“肺主疏泄”,其具体生理功能是什么?

2.分述细脉、弦脉的脉象与主病。

3.(针灸学社)试述腧穴的分类及各类腧穴的特点。

4.简述痈、疽、疔、疖四者的区别。

等一下,答案马上出现

简答题答案:

1.胸膜腔积液穿刺宜在何处进行,为什么?

答:胸膜腔穿刺常在腋中线第9肋间隙进行。肋膈隐窝是胸膜腔的最低部位,胸膜腔积液首先聚集于肋膈隐窝。肺下缘的体表投影在腋中线处与第8肋相交,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在腋中线处与第10肋相交。在腋中线第9肋间隙进针于胸膜腔的肋膈隐窝,可避免对肺的损伤。

2.分述细脉、弦脉的脉象与主病。

细脉:脉象:细直而软,应指形如蛛丝,沉取不绝。主病:诸虚劳损,湿病。

弦脉:脉象:端直以长,如张弓弦,从中直过,挺然指下。主病:肝病、胸胁胀痛,疟疾。

3.试述腧穴的分类及各类腧穴的特点。

答:腧穴一般可分为三类:

(1)经穴:凡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即十四经的腧穴,称为经穴。经穴均有具体的穴名和固定的位置,分布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有明确的针灸主治证。

(2)奇穴:凡未归入十四经穴范围,而有具体的位置和名称的经验效穴,统称“经外奇穴”,简称奇穴。这类腧穴的主治范围比较单一,多数对某些病症有特殊疗效

(3)阿是穴:又称天应穴、不定穴,是按压痛点取穴。这类腧穴既无具体位置,又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或其他反应点作为刺灸的部位。

4.痈、疽、疔、疖四者的区别。

凡局部红肿高大,根盘紧束,伴有焮热疼痛者为痈,属阳证,多见于体质较好者。若漫肿无头,肤色不变,不热少疼者为疽,属阴证,常见于年老伴体弱者。若范围较小,初起如粟,根脚坚硬,麻木痒痛,顶白者是疔。起于浅表肌肤,小圆而红痛,脓溃即愈者是疖。

六、论述题(10分)

(扁鹊学社)试解释痰饮的概念并分析其成因,分别举例说明痰与饮的病症特点。

等一下,答案马上出现

论述题答案

答:(1)痰饮的概念: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痰不仅是指咯吐出来有形可见的痰液,还包括瘰疬、痰核和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而未被排出的痰液,临床上可通过其所表现的证候来确定,这种痰称为“无形之痰"。

(2)痰饮的形成:痰饮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及七情内伤等,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津停滞而成。因肺、脾、肾及三焦对水液代谢关系密切,肺主宣降,通调水道,敷布津液;脾主动化水液;肾阳主水液蒸化;三焦为水液通调之道路。故肺脾、肾及三焦功能失常,均可聚湿而生痰饮

(3)痰饮的病证特点:痰饮形成之后,由于停滯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亦不一样,阻滞于经脉的,可影响气血运行和经络的生理功能。停滞于脏腑的,可影响脏腑的功能和气机的升降。

(4)痰的病证特点是:痰滞在肺,可见喘咳咯痰;痰阻于心,心血不畅,可见胸闷心悸;痰迷心窍,则可见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则发为癫狂;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在经络筋骨,则可致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阴疽流注等;痰浊上犯于头,可见眩晕,昏冒;痰气凝结咽喉,则可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之症。

(5)饮的病证特点是:饮在肠间,则肠鸣沥沥有声;饮在胸胁,则胸胁胀满,咳唾引痛;饮在胸膈,则胸闷咳喘,不能平卧,其形如肿;饮溢肌肤,则见肌肤水肿、无汗,身体疼重。

这张试卷是本次活动的考试试卷,参赛的同学可以核对一下自己的答案,然后认真总结考试的知识点,把握提升自己成绩的每一次机会。没有参加考试的同学也可以看一下,看看这张试卷上的试题自己是否把握,当作对自己的一次测试。

通过初赛的同学要继续努力,后面还有比赛在等着你们;没有通过初赛的同学也不要气馁,继续加油,你们也是最棒的!

美编:学学

责编:源源博博德德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skomx.com/mbyfl/11285.html
------分隔线----------------------------